2023-08-18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百年傳承》書摘:百年之後會怎樣?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史蒂夫‧穆勒

大兒子威廉從英國打來,他正在牛津大學的威克里夫學堂參加一學期的交換生項目。「我現在坐在聖阿爾達特教堂的座位上,這正是三百年前約翰.衛斯理、查理斯.衛斯理和喬治.懷特腓德當學生時參加的教會,這裡真的太棒了!」

從千年教會學到的功課
因著兒子在牛津大學唸書的緣故,我們一路參觀了牛津大學圖書館、牛津基督堂大草坪和一些知名的酒館,而聖阿爾達特教堂則是整段旅程的重中之重。這間教會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眼前的這座教堂也超過九百歲。

歷史悠久的聖阿爾達特教堂,至今仍興旺活潑。(照片來源:St Aldates Church FB)

最令我難忘的,是聖阿爾達特教堂一塊又小又普通的石匾,這塊石匾上列著在過去一千多年的光輝歷史中,每一位帶領這間教會的牧師。這個名單意外地短,似乎這間教會的牧師都忠心地在這座講台上服事,直到他們離世為止。這種對終生牧養的委身,可能就是聖阿爾達特教會歷經十個世紀,其信仰團契仍舊興盛的的原因。

正當威廉打算帶我們參觀這座宏偉建築的其他部分時,我卻發現自己駐足在這塊刻著歷任牧師名字的石匾前,沉思為何這個地方教會能在同一個小鎮中服事千年之久。每一個我去過的歐洲小鎮裡都聳立著教堂,但是又有多少教會能在千年之後,依舊擁有充滿活力的團契?

作者史蒂夫‧穆勒。(來源: Steve Murrell FB)

想想下一個百年
大多數人受限於當下,幾乎無法像聖阿爾達特教堂那樣,思考我們的決定對未來一千年會有什麼影響。我的朋友拉斯‧奧斯丁是萬民教會北美地區的總監,他常常挑戰牧者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行動和決定,會在未來一百年裡產生什麼樣的骨牌效應?」,「如果我們把這個決定(專案、價值觀、關係、教導)搞砸了,對接下來的一百年會造成哪些後果?」

作為牧師、植堂者、宣教學家、領袖,當我試圖考慮長遠時,我擔心我會受困於現狀,從而忽略我的決定對未來的影響。

當我盯著聖阿爾達特教堂的石匾時,我想到了萬民教會。我們會存在超過一千年,還是只有一百年?我們未來的領袖會忠於催生了萬民教會的使命、異象、價值觀、文化和教導嗎?

讓現在的我們充滿熱情的事,在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後,真的還重要嗎?我想,答案就在於我們能多成功地將接力棒傳遞給下一代。

比掉棒更糟糕的事
每過幾年,教會和事工的領袖就會開始接受自己也不過是凡人,意識到自己無法再活五百年,他們會開始討論要「交棒」給下一代。

老一代領袖沉迷於過去的成功,他們開始分享奧運會上因掉棒而失敗的比賽畫面,傳講不要掉棒的重要性,聘請哈佛大學的高材生,編寫只有哈佛高材生才看得懂的接班方案,發文章來討論如何交棒和接棒,在講台上談論如何交棒和接棒,為如何交棒和接棒代禱。接著又回到現實,該做什麼就做什麼,或是開始講求速效的全新一週。

在這場交接棒的鬧劇中,似乎沒有人問過或是知道要傳遞給下一代的接力棒,究竟是什麼。

這本書不是在寫要如何建立交接棒方案。交接棒是最容易的一環:只需要把接力棒交到下一名選手的手裡,讓他跑,自己退到一邊為他加油就夠了。這並不複雜。

這本書的每一頁在講的都是「接力棒」本身。我們可以制定一套完美的交接棒方案,但如果我們在起跑線就忘記拿接力棒,或是並不清楚要交出什麼接力棒,那麼這一切都沒有意義。本書會試著回應這個重要的問題:「萬民教會的接力棒是什麼?」

作者在愛丁堡教會舉辦門徒領袖訓練。(來源: Steve Murrell FB)

我先在這裡給大家四個簡單的答案:

1.福音
我們要傳遞給下一代的接力棒中,最重要的是耶穌基督的福音。《基督教神學》(Christian Theology)中,艾利克森(Millard Erickson)形容福音是「為教會所做的一切賦予基本形狀的要素,是教會所有功能的核心要素」。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福音遺落在起跑線上,那我們在事工中做的每件事都是在浪費時間。

2.使命
使命是什麼?我們為什麼需要使命?在《一生的聖召》(The Call)中,作者葛尼斯(Os Guinness)這樣闡述使命的力量:「在我們內心深處,都希望找到並實現一個比自己更大的目標。唯有這樣,才能激勵我們達到憑藉自己無法到達的高度。

我們把「如何活出福音,並追求比自己更大的目標」,總結在萬民教會的使命宣言中──為了榮耀神,在萬民中建立以基督為中心、被聖靈充滿,且承擔社會責任的教會和校園事工。

3.價值
如果說使命意味著我們被呼召去做什麼,那麼核心價值闡述的就是我們該怎麼做。凱文‧約克(Kevin York)是萬民教會的執行總監,他也是我認識的最聰明的教會顧問。凱文總是提醒我們:清晰地定義與簡潔地陳明價值,是帶領教會的有力工具。他說:「核心價值就像是靶心,當我們瞄準價值時,我們也會打中異象和使命。

4.文化
「文化」的接力棒聽起來似乎有點微妙,但它非常重要。許多教會試圖模仿一套帶門徒的過程,但若缺少帶門徒文化的支持,過程就像一輛沒有電的特斯拉。架構和過程很重要,但如果我們要進入上帝的呼召,完成祂呼召我們做的事,我們就必須明白並且擁抱教會的文化。

撰寫本書時,萬民教會只有二十年的歷史。短短幾十年,我們見證也完成了許多事情。我們犯過錯,也從經歷中學到數不清的功課。我們希望,下一代人會從我們的成功和失敗中吸取經驗。我們永遠感謝神,讓我們在祂對這世界的計畫中有分。

如果我們忘記自己的使命、價值、文化,如果我們在「福音」的真理上妥協,那麼,在接下來的一百年,我們的教會將會如何?反之,如果我們忠於福音,如果我們成功地將使命、價值和文化傳遞給下一代,那麼在2094年──以萬民教會為例,當萬民教會成立一百年的時候,我們會如何影響在地上的萬民?(摘自《百年傳承》第一章〈百年之後會怎樣?〉)

作者簡介:
史蒂夫‧穆勒(Steve Murrell)
是萬民教會(Every Nation Churches & Ministries)的共同創辦人與主席,萬民教會是一個植堂運動,異象是在列國建立教會與校園事工。至今為止,萬民教會已在七十三個國家建立教會。他也是《維基百科與健康教會》、《倍增的挑戰》、《養育孩子的奇妙之旅》(My First, Second, & Third Attempts at Parenting)的作者。

 

書 名:《百年傳承:為信仰建立永續的根基》 (100 YEARS FROM NOW: Sustaining a Movement for Generations)

作 者:史蒂夫‧穆勒(Steve Murrell)

出版社:天恩出版社

點此看更多:https://lihi3.cc/InuiB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