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6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父子真情對話】從形同陌路到同行相隨 林裕國學習放手與信任 領受神對父子美好計畫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洪嘉蔚 追蹤
以前父子關係形同陌路,現在能彼此陪伴。(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洪嘉蔚/台北採訪報導】在嚴謹的打罵教育下成長,有傳統大男人主義的父親林裕國,遇上出國後接受西方獨立思辨教育的兒子林維恩,在相處上發生了許多衝突、碰撞之後,透過神的介入和帶領,逐漸恢復了緊密的父子關係。

李林設計公司負責人林裕國從小的成長環境是傳統日式的打罵教育,父母總是認為必須要嚴格管教,孩子才會有出息。而成為父親後的他,也總是對小孩滿懷期望。「我一直很希望塑造孩子成為『我要他們成為』的樣子,所以我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當中,會有很多衝突、拉扯」,林裕國說。

林維恩是林裕國的長子,受到父親的薰陶,進入設計領域學習、創業。說到對爸爸的印象,林維恩笑著表示,其實自己小時候很怕爸爸,「因為爸爸對我們小孩也是威權式教育,所以當時我不會想要主動接近他。以前回家只會和他簡單打招呼,不會特別與他說話,從國小到國中都是這樣。」

林裕國抱著年紀還小的兩個兒子。(受訪者提供)

來自父親「強勢的愛」
在林維恩大學以前,因為林裕國夫婦忙於工作,和孩子溝通的時間較少。林維恩向爸爸提到自己要到美國唸書,儘管林裕國不太放心,仍然選擇放手,讓孩子去闖。不過,八年後24歲的林維恩回到台灣後,因為在美國過得自由,所以免不了和爸爸在思想、生活、工作上觀念迥異,而產生衝突。「那時候我覺得爸爸有很多的投射與期望在我身上,他會要求我一定要怎麼做,我就會反抗和排斥,覺得爸爸沒有從我的立場思考」,林維恩說。

林裕國與兒子林維恩。(圖/洪秀玲攝)

後來,林裕國重新接觸基督信仰,和神恢復關係,他開始感受到天父的愛,也在2015年加入家庭第一協會後,更能體會到如何做一個好爸爸。「現在的我很享受父子關係,就像我自己也享受和天父的關係。祂看著我怎麼一步一步往前走,這中間有陪伴也有容忍。以前我總是習慣去管教,干預兒子怎麼做,但現在我開始學會放手,讓兒子遇到狀況後,我們再來一起溝通。」這樣的父子關係經營方式,是林裕國認識神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

林維恩聽完爸爸分享後也回應道:「很感謝主,爸爸在認識神後,改變了很多,神對他有更多的祝福。他也願意改變這麼多年來根深柢固的想法,我覺得神在帶領他各個方面,而爸爸也有很棒的突破。」

林裕國笑著調侃兒子:「維恩五年前在結婚典禮上,分享自己想對爸爸說的話,除了感謝爸爸對自己的栽培外,最後還停頓了一下說:『謝謝爸爸強勢的愛。』四個字詮釋了過去我對他的教養模式,讓在場的人印象深刻。」

林裕國與兒子林維恩從疏離到親密。(圖/洪秀玲攝)

傾聽與同理孩子的感受
當年,林維恩在美國時,林裕國和妻子都很希望維恩回國,也希望可以給兒子更多的愛,甚至幫他安排未來。「我那時候就覺得要幫他計劃未來,希望可以和我一起工作,如同傳統華人都會希望父子一起經營家族事業」,林裕國說。

林維恩回國後,便被林裕國安排到自己的室內設計公司幫忙,但其實維恩更想要自己出去創業,因為身旁的林裕國對他而言,既是老闆又是父親,讓他有些不適應,甚至回到家中在飯桌上還要討論公事,覺得自己並沒有一個可以真正放鬆的空間。

有一次,林裕國帶著維恩去參加美國領導管理發展中心舉辦的「夢想家計畫課程」,後來他也一起旁聽,想要了解孩子的想法。結果,「聽到維恩分享自己的夢想,我卻越聽越生氣,因為他的計畫和我所希望的大相徑庭」,林裕國說。

某一天,林維恩在課堂上分享時,他所說的想法,實在讓林裕國越來越聽不下去,為了避免自己當場暴怒,林裕國走到教室外面的沙發坐下,讓自己冷靜下來。「過了約莫十幾分鐘,我走了回去,卻聽到維恩一邊跟教練分享自己的壓力,一邊掉眼淚;我才知道,原來我不曾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原來我的愛對他而言是壓力。」

那一次的夢想家計畫課程,讓林裕國記憶猶新。林維恩則表示,剛從美國回來時,他的確對華人文化和爸爸的管教方式很不適應。「美國是一個講述希望的國家,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國夢』,但是台灣是講述要生存、要努力打拼的國家,因此我在未來規劃上,就會有很多衝突的想法。但那時候我覺得,自己真的想要去嘗試」,林維恩回應爸爸。

一家人合影。(圖/受訪者提供)

相信神 也給予孩子機會
當時已經參與家庭第一協會的林裕國,開始學習如何放手讓孩子去飛。「我當時想著,神在我身上做了這麼多奇妙的工作和改變,我相信祂對維恩一定也有祂的計畫;那為什麼我還要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他的身上、給他那麼多枷鎖呢?」林裕國便開始禱告,希望自己更多地相信、交託給神,也為孩子可以跟神有更美好的關係禱告。「我相信神會帶領他們往前走!」

「那時候爸爸開始有許多調整,像是他也會邀請我一起去全福會,不過他也不強迫我參加。在工作和創業上,很多事我知道自己可以做決定和負責的,爸爸有這部分的經驗,我在跟他討論的過程中,也有很多學習和成長,這樣的相處和溝通我覺得很棒、很自由,我也可以分析自己的狀態」,林維恩說。

這個改變對林裕國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和進步,他說:「放手對我來說很不容易,很多事情我看到很想幫忙或指點,卻要忍住讓自己盡力不插手,讓他去學習。他在自己創業後,成長了非常的多,很多需要注意的細節,我都讓他自己去學習、吸收和碰撞。這當中我看到他進步神速,也非常欣慰。」

林裕國父子。(受訪者提供)

詮釋「父親」角色也能很多面向
現在同樣為人父的林維恩,希望自己在孩子的面前可以表現得更有自信,能夠給孩子安全感,「我希望我表現出來的是,我的孩子以後可以依靠、學習的父親,他們是可以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這是我對孩子的期盼,因此我也要讓自己成為這個樣子人,成為他們未來的榜樣。」也許是成長過程缺少家人陪伴,林維恩也提到,自己希望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愛和陪伴的時間。

林裕國談到,兩人的觀念其實是因為雙方受的教育方式不同,需要去學習磨合。「有時候我和老婆也會想離孩子近一些,像是幫他買房子讓他住在附近,但後來轉念,這應該讓孩子自然而然的選擇,想要靠近時,我們就好好的一起相處。就像聖經說的,孩子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成為一體;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林裕國說。

現在,林裕國和林維恩的父子情誼,就像朋友,有時又像老師。「父親這個角色可以有不同的詮釋方式,但是為人父的我們要清楚地知道,孩子會有他們的成長過程,我們能做的就是溝通、支持與陪伴。」林裕國說:「我看著他現在也很享受跟小孩的關係,我也希望可以更多享受我和兒子的關係。」

林裕國全家福。(受訪者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