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3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三分之一工作10年後被取代?科技創新變革不必恐慌 學者:保持謙卑學習 掌握跨越、整合、創新能力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繁星講堂講員(左至右)陳鴻毅總經理、佘日新教授,主辦的陳建宏牧師。(直播截取)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科技創新正加速時代的變動,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預測,未來10年內全球三分之一的工作,將因為科技而大幅轉變甚至被取代,也會有許多新型態的工作誕生。面對時代巨變,在科技創新下,如何具有職場競爭力?如何及早預備?

繁星教會舉辦的繁星講堂,3月31日晚上,以「科技創新下的職場競爭力」為題,由產官學經驗豐富的逢甲大學講座教授佘日新博士,就目前人力市場變化進行分析,並從AI、生物科技、氣候變遷、能源和金融科技等六個領域,來談科技變革。愛爾蘭商速聯SRAM亞洲區總經理陳鴻毅,對產業趨勢的觀察,幫助職場人士看清變動中不變的原則,以及需要從中調整和強化部分,掌握核心競爭力,無懼未來挑戰。

佘日新教授

佘日新:從ABCDEF談市場六個領域變化

佘日新教授說,目前市場變化很快,他從ABCDEF六個字母縮寫,來談這六個領域的科技變化:

一、A指的是「AI」。有些人說,現在很多工作可能會被它取代。最近討論熱度最高的ChatGPT,目前發展到GPT4版本,但他認為,實際操作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且目前仍有許多Bug,尚未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二、B指的是「Biotechnology」(生物科技)。在探討AI的時候,其他領域其實也持續發展,這些發展的背後,都是透過電腦運算,以及數據的分析方法不斷產生的結果。企業有一個概念,就是需要夥伴,靠自己一個人做不起來,而且未來的競爭非常複雜,競爭的領域也愈來愈深,更需要團隊合作。

各領域都相關 電腦運算基礎在數學

他說,醫學的基礎是生物學,生物學的基礎是化學,化學的基礎是物理學,物理學的基礎是數學。未來所有的科技發展,都會和數學有關。現在所說的大數據透過分析之後,未來所有疾病的防治、公共衛生條件,都不會全憑藉經驗,而是憑藉數據的公式。

佘日新教授

三、C指的是Climate Change氣候變遷。現今氣候暖化,台灣久不下雨,世界各地非常多詭異的天候變化,正在全面衝擊我們的生活。最大的衝擊來自農業。

現在法國南部的酒莊,受到全球暖化影響,葡萄照原來釀製方法,已經產不出原來那種風味的好酒。而加州北邊生產紅酒和白葡萄酒,原本森林大火,生產受到影響;但是現在運用AI,將那些可能被火燻過的葡萄採收下來之後,釀製還原本來的風味,這些都是憑藉科技的創新,突破限制條件。

歐盟要求進口商排碳揭露

歐盟已經開始要求所有進口的商品,必須要做碳排的揭露,目前還沒有開徵關稅,但是明年勢必會開徵。光是揭露這件事,廠商必須未雨綢繆。

四、E指的是Energy能源。幾年前,企業都被要求加入RE100,RE100 ,這是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 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目的是共同努力提升使用綠電的友善環境;加入的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時程,並逐年提報使用進度。參與有機產品的供應鏈,早就被要求加入RE100。

然而,哪有那麼多綠電?即使加上現有再生能源,還是不夠用。未來產業進入外銷市場的話,該怎麼辦?為了因應永續的需求,廠商面對的壓力,與個別在工作職場中需要做的轉換是非常快速,而且巨大。

各國能源轉型 台灣轉變速度趕不上變化

佘教授表示,從俄烏戰爭開打之後,不只是台灣,全球各國都在面臨能源轉型。台灣能源白皮書,提出太陽、風電、潮汐、地熱等四種能源型態,但是台灣能源轉變的速度依舊趕不上變化,技術雖然到位,卻完全不符合經濟效益。過去都認為核能是不安全的,但在俄烏戰爭開打之後,德國過去仰賴俄羅斯供應天然氣,自此受巨大的衝擊。德國於是將以前透過核子分裂發展的核能,改為核融合的發電。

五、F指的是 FinTech金融科技。這幾年發展有點緩慢,也因為加密貨幣發展崩盤,整個運算研究轉向去做Conversation AI,ChatGPT的發展近幾年才會那麼快。

具有跨能力、整合力、服務力、想像力、結構力

根據一項調查,2030年時85%的工作,現在還沒有出現。面對未來科技發展,但他提醒,人們不必恐慌,最重要的是如何運用科技,與人們協作,過更好的生活。我們對世界的了解,要有結構性的瞭解,不要隨著媒體起舞、不要人云亦云,往往表象不是真相。建立一套自己的思考模式,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具有跨越力(跨越自己的極限),還要有整合力、服務力、想像力、結構力。制式機械性的工作,會被機器人所取代,我們可從事創意、有溫度的工作,並學習和機器人一起協作。

佘日新教授提到,機器人不是敵人,是我們的工作夥伴。我們不必因科技發展而惶恐不安,反倒要藉由科技提升生產力。在ABCDEF六個領域,每一個領域的科技發展,都潛藏著其他問題,當我們釐清每個問題,便能善用科技的屬性,來幫助我們面對因應。我們除了在科技網絡連結,也需要社群中人與人的連結,且要建立深厚的人際關係,

自行車運用新科技 挑戰路況騎得更快更穩

全球第二大自行車零件製造商,愛爾蘭商速聯公司亞洲區總經理陳鴻毅表示,目前電動自行車市場的AI Bike或 E-Bike,就是透過演算法來分析每個人的使用習慣,包括踩踏的速度等。因為每個人的力氣跟騎乘的習慣不同,有的人一開始就希望能夠踩快一點,有的人慢慢騎,常常使用後,車子本身會智慧學習,知道騎者的傾向和思考,也會有一些安全上的偵測,若有後面來車,它會提醒騎車的人。科技幫助整個自行車產業進入不一樣領域,而且更多不同領域的電子產業、汽車產業也進入這個領域,業者也很樂見有更多不同領域的人投入一起激盪。

陳鴻毅也透過影片,介紹現今酷炫的登山車性能。他談到,人騎車的時候,本來用手控制,但是透過結合科技運用車子的馬達、感應器,讓車子能根據路況,來做智慧調整,幫助騎車者騎得更順暢。當有更多使用者,就有更多資訊進來,幫助業者未來在自行車的研發和製造上,都會愈做愈好。

人與機協作創造更大生產力及新工作

對於科技創新下的職場競爭力,陳鴻毅提到,對於AI、自動化、大數據的發展,我們要保持關注,持續不斷學習,而不是排斥不用。他說,人與機器不是競爭關係。以製造業來說,是如何使人跟機器,可以產生出更大的生產力,或使產品提升,也可能創造更多新的工作機會。在創新過程,留意是否產生「破壞性的創新」。

美國商會年度調查報告提到,大部分企業2023年優先擴大投資在能源、員工發展和能力的擴充,約占60%;行銷和銷售部分居第二名。

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這幾年確實變成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議題,對製造業來說,要銷往歐洲的產品,相關的因應從2023年到2025年,馬上可以從ESG看出來。因此公司在這方面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多。在研發部分,反而AI和物聯網,落到第五名。

不能只停留在小確幸 了解自己不足和缺乏

他提到,人力資源對公司來說,還是非常重要,也是AI無法完全取代的,反而我們應更多去學習使用科技,讓工作能力增強,甚至加強工作深度,這也是今後人力資源需要開發和訓練的部分。

陳鴻毅總經理

陳鴻毅表示,從外商企業在台灣的員工與全球員工的競爭比較,台灣的前六項優勢,是勤勞、值得信任、執行力佳,團隊合作佳,忠誠度高,道德觀強,這些都因台灣純樸的民族性。但比較落後的是,語文能力差、英文能力居末。現今企業很多和東南亞國家合作,語言部分不單單只會講英文,還需具備其他外語的能力。台灣的國際觀也很薄弱,似乎一直停留在所謂的「小確幸」。此外,在溝通、領導力和創意力方面也都有不足。

他問,台灣員工前六項最強的優勢,有那些是機器人可以取代的?機器人可以一天工作24小時不休息,也很可靠,執行力也很好,只要物聯網連好線,就可以有良好的團隊合作。機器人忠誠,不會有道德問題。他提醒,我們要思考自己的弱點,注意值得和需要補強的能力。

他表示,設定未來工作的發展,可以朝相對弱勢的方向補強,例如語言、國際觀、創意、溝通、領導力等,花更多時間培養這些方面的競爭力。

外商企業將投資的重點。

重思自己角色定位 那些可增加的優勢

陳鴻毅最後談到,當我們與他人競爭時,需先認清「我是誰?」面對的競爭對手是誰?其次,問自己「我到底在哪裡?」 我所在的公司,目前相關的AI趨勢如何,影響有多大? 第三,保持學習心態。新科技的發明越來越多,若我們不去選擇使用,他人有學習了解並加以使用,時間久了,我們就會落後。因此我們要留意自己所在的產業,目前有導入科技的部分,那些是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

第四,認識自己的核心身分。了解自己的強項和生命目標,職場存在目的為何?面對環境改變時,下一步該怎麼走?就不會恐慌或盲目隨從。

台灣員工的強項與弱點。

創辦繁星講堂的繁星教會陳建宏主任牧師,具有國際教練認證的身分,也是全球500大企業的教練。繁星講堂通過教會平台,幫助基督徒在職業生涯和生命方面取得突破。這個平台的主旨有三:傳承價值、創新思維、轉化人生。他表示,從2021年3月開始,繁星講堂共舉辦了18場活動,約有3200人參加,其中約有1800人是常態性參加者。平台希望透過傳遞最好的專業工作者的價值觀和各行業最新的發展,幫助人們取得更大的成長和改變。

Vincent牧師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