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2 好牧人

《塑造信仰群體的領袖─約書亞10》居住正義─土地靈修學

檢舉
白恩拾 白恩拾 追蹤

◎白恩拾(溫哥華安提阿教會牧師)

經文:約書亞記十三至廿一章

約書亞……你年紀老邁了」(十三章1節),上帝知道約書亞老了。

人老了,還是可以對上帝以及周圍的人有貢獻。約書亞一輩子出生入死打仗,得著廣大土地。現在老了,雖不能再用體力做事,卻還可以用他的智慧和聲望,不偏不倚地做造福子孫的事。

一生握有權力的人,現在要學的是放下權力,離開權力頂峰,信任別人來取代自己的角色。上帝要約書亞使用一生的聲望去分地給子孫們,在以色列所住的地上,建立居住正義。這就是土地靈修學:讓人與上帝,以及他們的鄰人之間,建立和睦與公正的關係。

保護土地是靈修重要議題
我們或許可以從某些原住民身上來學習「土地靈修學」。加拿大的原住民在他們的土地上已經住了三千年。他們認識到土地是造物主具體的工作,代表造物之功,是神聖的。他們因而把土地與人的靈命(spirituality)發展視為一體,不可切割。人對待土地的態度,反映出對上帝和自己生命的態度。土地是原住民靈命成長的中心。保護土地是靈修,也是宗教的重要部分。

我們可以說,約書亞的晚年,就是要幫助以色列人建立信上帝的土地靈修學──尊重那位造賜土地的上帝。這不單是在講保護土地資源,還進一步強調善待地上住民,不傷害無辜生命,在人群間要有公義和睦的關係。這對約書亞打造以色列人的身份認同,何等重要。

要讀完十三至廿一章這些經文,對我們每天依靠網路呼吸的人來講,可能是苦差事。但若願意慢慢把這些地名讀過,讓自己安靜下來,或許是很好的靈修。

約書亞老了,但他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前幾章雖說他「奪了全地」,「國中太平,沒有戰爭了」,現在卻說「還有極多剩下的未得之地」。這意思應該是說,約書亞已取得關鍵性的勝利。他們從遠處可以看見上帝的應許已成就,但要徹底勦清敵軍,還有待來日努力,取得終極勝利。早期教父俄利根也將此經文用在「耶穌的國度」──耶穌已經取得上帝的國度,但我們看見還有許多土地沒有歸服於他。等到基督再來,大地才會完全歸依在他之下。

迦勒得地在於看重上帝應許
在這段冗長陳述的經文縫隙中,偶會閃爍出幾顆鑽石的光芒,讓我們一窺那些深埋歷史塵埃中,不見天日的隱藏珍寶。

第一顆寶鑽是迦勒。聖經歷史是不會忘記迦勒的,因為他是信心英雄!他跟約書亞說:「求你將耶和華那日應許我的這山地給我」,約書亞就把地給他。這是迦南地第一次的土地轉型正義,這是個祝福。迦勒要地,一點也不像在搶戰功。反倒讓我們看見他對上帝的應許極為看重──這份等了45年的盼望,他一生為此而活。

迦勒是基尼洗族人,屬以東、就是以掃的後代。在古代,他們被稱為基納斯族(參創世記卅六章11、15節)。他們原不是以色列人,後來在某種歷史條件下加入猶大支派。迦勒之名意思是「狗」,一種受輕視,不被尊重的動物;一般來說,以色列人是不會給孩子取這種名字的。但迦勒因著對上帝的信心,成為勇敢的人。他帶著猶大支派衝鋒陷陣,使老雅各的預言應驗。他成為預言中那頭沒人敢惹的猛獅,而不是狗(創世記四十九章9節)。

上帝的公義慈愛為大地根基
迦勒40歲時,曾與約書亞出生入死進迦南地窺探。那次一共去了12個機警的情報員,帶回豐富的地理情資。他們都認為那是一塊天然資源良好,適合生存的地方。但對情資的分析,分成兩派。一派說那地的住民強壯,城牆堅固寬大,大家不要冒進,白白犧牲生命。全民聽見這樣的話,大為騷動。看來出埃及的努力,都是白費,大家要合葬沙漠了。迦勒卻挺身而出,從信心的角度重新分析情報:「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必能征服它。」他的解釋裡,包含了那位大能的雅巍上帝這個因素(民數記十三章30節)。

上帝認同迦勒的意見,因為祂早打算要幫忙。上帝提到迦勒和約書亞的名字「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才能進去。」(民數記十四章30節)迦勒勇敢的信心,讓上帝印象深刻。到85歲這年,迦勒還說要打仗,要把年輕時看到的巨人亞衲族趕出去。結果,三個亞衲族長被趕走,迦勒取得希伯崙。迦勒要守著這城,等待另一頭猶大獅子出現──大衛首次稱王,建都希伯崙,有7年之久。

迦勒的下一代也驍勇善戰。俄陀聶把底璧打下,娶走了迦勒的女兒押撒。俄陀聶是個英雄,是以色列第一個士師,戰勝亞蘭王,帶給國家40年安定和平。

迦勒的女兒押撒也是女英雄。她結婚時,要夫婿勇敢地向父親迦勒要土地做嫁妝,迦勒就把地給了她。她又要水泉,這對想在乾燥的南方過個安全穩固生活的人,至關重要。押撒是才德的婦人,以智慧與謀略理家。迦勒把勇敢的信心,傳給後代,使上帝的公義與慈愛,成為大地的根基。

迦勒從局外人變成以色列領袖,以一生的生命,定義以色列身份的內涵:上帝的以色列,是對上帝有信心並願順服的人。

信仰群體身份認同的基石
在猶大支派之後,是兩個約瑟家來分地。這兩家族不滿意約書亞的決定,覺得自己抽的籤太差了。「可不可以再多一支籤?」他們當中有人叫著!

但約書亞知道:人擲籤在膝上,「定事卻由耶和華」,歷史主權在上帝手中。如果要多一支籤,那籤就是去打仗:砍樹墾地,把中部的丘陵地開發出來住。約書亞把問題看得很清楚:依靠上帝,取得土地,每個家族都當如此。約瑟家的不滿,顯出他們不像這位以法蓮族長約書亞那樣,有信靠上帝的勇氣。約書亞不打算偏袒自己的族人。

除了族人不滿,還有西羅非哈女兒們來抗議。她們沒有兄弟,都是女兒家,不能繼承土地。這個抗議曾被摩西接納(民數記廿七、卅六章),約書亞必須忠實履行摩西的話。維護婦女繼承土地的權益,才能維持土地正義。這是約書亞的土地靈修學:有人要地,他給!因為他們已付出代價把土地從被奴役狀態,轉化成上帝恩慈的表徵。然而也有人要地,他悍然拒絕,因為那會危害土地之上,上帝的公義。

土地是信仰群體建立身份認同的基石,也是人操練每日靈修的元素。約書亞雖是個戰爭英雄,卻沒有用特權為自己爭地。他自己也是從族人手中,分到一個山區小城,在那裡安老直到生命盡頭。跟古今戰爭英雄慣有的搶地封爵,建立勢力地盤,又在肥沃的土地上興宮建都的作法相比,約書亞謙卑順服上帝的靈性,實在太不一樣。在流奶與蜜之地,以色列人在經歷上帝的恩慈與賜福,也在做敬畏上帝的靈修操練。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