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1 天路客

錯把放下當放棄─思想電影《不丹是教室》

檢舉
徐硯美 徐硯美 追蹤
劇照提供:海鵬影業

◎徐硯美

面對呼召與使命,我們總以為這個世界上有「更」適合我們做的。但是在這之前,我們可能是有一個迷思,就是上帝對人的呼召與使命是「一件事」,去做一件事,例如:在教會或福音機構全職、成為宣教士去一個遙遠的地方宣教。這些確實是上帝對人的呼召與使命「之一」,但不會是「全部」。

上帝給約拿的使命
讀者們記得的舊約先知約拿,多半是因為他曾背叛過上帝的呼召與使命,他逃跑又被大魚吞吃,在魚腹中他向上帝祈禱、悔改,降伏在神的面前,最後,他被魚吐在尼尼微的海灘上,他便硬著頭皮完成宣講悔改的信息,讓全城悔改的任務。

故事最後一章卻記載了約拿的「憤怒」,他認為上帝這麼輕易赦免尼尼微城裡的人,認為只要悔改即得赦免這件事情,不合乎常理;但是,上帝連續兩次問約拿:「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

上帝用一株蓖麻的生長與衰亡,來向約拿表明給他呼召與使命最深層的意涵──愛。「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我豈能不愛惜呢?」(約拿書四章10-11節)

上帝不僅要改變尼尼微城,祂要改變這個祂所呼召的人,不是用自己的好惡來定義甚麼是愛,而是用上帝的心定義甚麼是愛。約拿的愛,來自於「自我的感覺」,這從他的逃跑到魚腹中的悔改就已顯明,以致那次的悔改,都不見得是真正的悔改,只是因為遭遇大難所產生的恐懼與敬畏。直到上帝透過一城的悔改來施行拯救,以及一株蓖麻來啟示約拿,約拿曾以為要被「放棄」的自我,才正式地「放下」了。

故事主角被不丹教育單位派往海拔5000公尺的「魯納納國小」(劇照提供:海鵬影業)

被派到世界最高學府的老師
《不丹是教室》的故事敘述一位名叫烏金的年輕人,與不丹的政府簽訂了教育聘僱約定,然而,居住在城市中的他,其實不想要當老師。烏金擁有很好的音樂天賦,他最嚮往的,是在澳洲的海灘旁當一個駐唱歌手,老師的工作只是他暫時用來維持生計的,他一邊虛應故事的教書,一邊著手申請去澳洲工作。

沒想到,不丹的教育單位發現他怠惰的工作表現,於是發了一紙公文,要他前往不丹最偏遠的山區、位於海拔5000公尺的「魯納納國小」。烏金心裡有一百萬個不願意,因為城市方便的生活、優渥的物資,以及隨時在身邊的家人與朋友,都已經讓他習以為常,而且,他嚮往著更好的生活,就是去到澳洲,怎想去到一個連盥洗如廁都極為不便的地方?可是,因為當初簽了約,所以也不得不依約前往。

他在父母的陪同下,買好登山裝備,告別了親友,搭了一整天的車去到山腳下。兩個看起來高壯黝黑的魯納納村民,特地前來迎接他,經過一夜的休息,他們便準備徒步上山。

科技設備到深山裡越來越不管用。(劇照提供:海鵬影業)

烏金發現這山越走越深,手上各種科技產品,少了網路,最後甚至沒了電力,見到的人也越來越樸實,甚至居住的環境到穿著,跟城市越離越遠。這一切,加上長途跋涉的疲累,讓烏金壓抑著怒氣,偶爾也對陪伴他的山民爆出一兩句難聽的話。

魯納納國小沒有黑板可以使用。(劇照提供:海鵬影業)

直到,經過八天的旅程,走進村裡,走進魯納納國小時,他徹底崩潰了。不只沒有電力,環顧教室,夯土砌成的牆壁,油紙糊的窗戶,沒有任何教具,連寫字的黑板都沒有。他轉身對村長說:「我其實一點都不想當老師。」村長看見烏金的沮喪,也深知村裡各種的匱乏,所以就告訴烏金,讓大家稍事休息,再隔一晚就帶你下山吧。

當晚,烏金睡在一個連暖氣都點不上的房間裡。第二天,他睡過頭,叫他起床的,是國小班級的班長,一個約莫七、八歲的小女孩。烏金勉強換上正式的教師服裝,走進那間甚麼都沒有的教室,這次,多出了十數雙天真、帶著企盼的眼眸,這是第一次,烏金覺得自己有了留下來的理由。在學生自我介紹的時候,他聽見一個學生說自己以後也想成為老師,理由是:「因為老師可以看見『未來』。」

烏金找出上一個老師留在宿舍裡的鐵盒。

當生命影響了生命
一天一天過去,烏金打開了上一個老師留在宿舍裡的鐵盒,找出裡面有的數學與英文課本,他用燒完的炭火,在土夯的牆壁上寫字。後來,他請山民為他製作黑板,也讓村長請人帶信,託親友們寄來一些教具。具有音樂天賦的他,開始用吉他為學生們上課,陪他們在群山峻嶺之中歌唱。原本荒蕪的教室,開始有了無限的生機感,甚至,有一隻氂牛住進了教室裡面,與學生們一起上課。

烏金的生活也漸漸被村裡的純樸改變,他學會用氂牛糞生火,也開始與村民學習唱一首名為〈圓滿氂牛之歌〉的歌謠,他開始走入山民們的家中,接受他們的款待,感受自己曾聽過或者知道的那些習俗,如今對自己產生了重要的意義。

甚麼都沒有的教室,卻有十數雙天真企盼的眼眸。(劇照提供:海鵬影業)

可是,這樣的時間無法延續很久,隨著寄來的物資,帶著一封信件,是通知他可以前往澳洲的許可;另一方面,即將進入冬季,全村的人都要為嚴寒做準備,烏金若要去澳洲,就得即刻動身下山,一旦風雪來臨,下山的路就要等到來年春季融雪之後才能通行。

放下後得到真正的自由
《不丹是教室》,讓我最深刻的,是烏金一直嚮往的澳洲,對他而言那是自由,但是當他到了魯納納國小,「老師」這個他一直覺得不適任的工作,卻成了所有人的祝福。村長語重心長地跟烏金說:「我們的國家,有好多像你一樣,能看得見未來的人,卻想要離開去到別的地方,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有的時候,我們看不見自己的價值,看不見自己真正適合的樣子,可是又對自己有非常多的想像,也對當下的生活有很多不滿足。這些想像與嚮往成了我們覺得自己「應有」的樣子、待遇、落腳之處,然而,往往我們真的得到時,又會感受到失落,這又是為什麼呢?

烏金向村民學習唱〈圓滿氂牛之歌〉。(劇照提供:海鵬影業)

上帝的呼召與使命為何重要?因為它回歸到最純粹的心,就是「上帝的愛」。這個愛,不是貪愛,祂不是要我們放棄自我,而是放下那些覺得自己「應有」的想像,以至於能夠去到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成為任何的樣子,只是因為渴慕神,要把上帝的愛傳遞出去。

不是哪一件事,哪一個身分才符合上帝給人的呼召與使命,而是成為「愛」才是上帝給予我最大的呼召與使命。就像約拿,上帝不只是要讓他明白祂愛尼尼微城,而是要讓他知道,祂愛約拿,愛尼尼微城的人,愛所有的人,祂自己就是愛,祂最大的呼召與使命,是讓人和祂一樣。

編按:《不丹是教室》為普遍級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