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0 天路客

〈遇見當代建築〉打開玄機處處的藍色寶盒─丹麥哥本哈根國家音樂廳

檢舉
謝偉士 謝偉士 追蹤
丹麥哥本哈根國家音樂廳

當代建築欣賞

◎圖文/謝偉士(建築師)

丹麥廣播公司(DR)新總部,選在哥本哈根Orestad的新區北部,由五個不同的大房子組成。透過不同的建築師設計,各有其特色。早些年規畫時荒蕪一片,鄰居是誰都摸不著頭緒。建築師努維爾(Jean Nouve)認為在新鄰中建一座建築風險很高,因為有太多的未知條件,於是選擇用一種不確定的、多變的構想規畫,讓變幻無常的氣氛成為一種吸引力,讓人們樂意在白天、夜晚、明亮、昏暗、安靜、吵雜的穿插之間,展現出生命的活力。

「內街」構想是串連每棟房子的主軸,把傳統城市中的大街搬到建築物內,不僅讓使用者可在各種天候狀況下使用,透過影像、色彩、燈光裡外交叉的投影,讓建築物的表情可以維持在豐富的街道上;內庭景觀的花園芬芳,夾雜餐廳酒吧的食物美味,塑造出24小時都有超過3000人在這裡生活的新形態。

隱約神秘的藍色寶盒
有「藍色寶盒」之稱的新音樂廳是其中一棟,現為丹麥國家交響樂團的駐地,外圍包覆6000坪的藍色玻璃纖維,裡面實際長什麼樣子,根本無從回答,因為外頭巨大的藍幕遮住了一切,這可是近年世界上最大的演奏廳之一。走進大廳,抬頭是100坪的藍幕星空,由1600顆LED組成,動態光源控制,結合內外環境與節目變換,是20年前的虛擬實境版本落實到建築空間的好例子。

藍色景幕包覆的方盒子音樂廳

 

努維爾建築師設計的音樂廳,是一個器材箱的概念,讓所有的觀眾、遊客與演出者都參與其間。小到垃圾桶、櫃台、飲料吧,大到整個包廂,看起來就像是鋁合金器材箱的造型。牆壁、天花、樓梯的松木板,共同組成一個活動景幕的場景。這種身歷其境的感受,能舒緩一般民眾對攝影棚、後台的好奇,一方面透過器材箱的打包移動概念、另一方面用柔軟的布幕質感,即使堅硬的水泥牆壁,也在澆置前夾入塑膠布,製作出如象皮般的皺褶。

藍盒子是當代音樂廳領域中,繼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之後的重大建設,造價是當初預算的三倍,追加程度應該也是空前絕後。

藍盒子若隱若現、似是而非的畫面由藍色編織幕包圍,每個面都透過投影機賦予表情,很難猜得出盒子裡有些什麼東西,若憑眼見也讀不出這房子的邏輯,隱約看見一團複雜無比的零件和一艘即將降落的太空船。也許這就是媒體傳播的意境,我們永遠只看到螢幕傳來的畫面與聲音,如今終於能邀請人們加入幕後的製作。

葡萄園梯田般分佈的火紅主廳

 

如葡萄園梯田的音樂主廳
藍盒子的主廳龐大的軀體被巨大的鱗片包覆,漂浮在七層樓的高度,大約30公尺的空中,以細細的扶梯與通道連接地面。主廳容積28000立方公尺,容納有1800個座位,聲學控制艱鉅,由日本聲學大師豐田泰久(Yasuhisa Toyota)設計,豐田先生著名的音響設計包含東京三多利音樂廳、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漢堡易北愛樂廳、巴黎愛樂廳。在哥本哈根的音樂廳設計階段,除了參數化模型,同時製作1/10的超大實體模型測試。舞臺位於廳體中央,15個漂浮看臺圍繞分佈,呈階梯狀錯落,每個座席都接近舞臺,每位觀眾都能享受到優異的音響效果,努維爾稱之為葡萄園梯田。

主廳高23.5公尺,天花板和壁面採用的膠合版,可以傳遞更優異的高頻聲音。為了確保低音再現,大多數弧形面要用六層的石膏板與夾板,達到100kg/㎡的重量,並將弧形板用不同密度的沖孔表面,控制聲波吸收與反射的比例,如果遇到狂放的搖滾音樂會,必須再放下吸音簾幕縮短殘響時間,讓觀眾盡情品嘗清晰而豐富的低音。

血紅倉庫風格的的四演奏廳

 

黃黑紅的演奏小廳
除了主廳以外,還有另外三間規模較小的演奏廳。二廳(Studio2)為排練室兼演奏廳,約容納540人。構想來自好萊塢的製片廠景,牆上滑軌掛滿樺木板,板上噴印著與丹麥廣播公司合作過的音樂家、指揮家或作曲家的網點影像,充滿古今同樂的歡愉氣氛,像是音樂的生產廚房。樺木板同樣是可以自由移動調整,方便控制不同器樂及人聲的音響效果。

漆黑的三廳是最小的一間,沒有舞臺,約容納180人,適合小型室內樂、記者會、招待會酒會等。在整片的橡木地板上沒有固定座椅與台階,全靠四周鋼琴烤漆般的牆壁,拋光與磨砂交替的黑晶鑲板、絨質面吸音板大範圍的吸音效果,造成極短的殘響時間,提供乾淨純粹的音色。

第四廳是個驚悚的血紅倉庫,錄音室兼演奏廳,同樣沒有分舞臺區或觀眾區,約容納200人。整間滿佈鋁製的三角巧克力盒(Toblerone),三角柱狀體的尖端是公認最佳聲音擴散的幾何形,這些活動的三角柱列可以適應各種各樣的嚴苛聲學條件,是一間控制細膩又叫人心跳加速、血脈賁張的錄音室。

長得相器材箱的櫃檯

 

未來,不再是超大場館
藍盒子處處暗藏玄機,看似方型規矩的外表,裡面卻是風情萬種的演奏空間;外頭一副電視公司永久根據地,室內卻以臨時性的搬運器材箱,一副隨時打包走人的樣子;巨大的帷幕牆,應該用堅硬的不鏽鋼零件,卻是壓克力製品,設計團隊充滿幽默風趣與高超技術。

如果從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廳座席數量來看,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5層2800個座位,柏林愛樂廳的金色帳篷裏2500個座位,座位距舞臺都不超過35公尺;雪梨歌劇院則是2700席。但當代新建的高規格演藝空間,逐漸朝向專屬性質的廳堂設計,例如丹麥有哥本哈根歌劇院、蒂沃利音樂廳、表演藝術中心、多功能性的奧爾堡音樂廳等,主廳容納人數都不到2千人,都走向駐點團體與明確功能的專屬演藝需求,活動式、多功變換為導向。例如藍盒子的燈光,全是分區分時控制,人工燈具提供的是環境,不是照明。後台地板,採用全高架地板模式,雖然活動鋼製蓋板的拼裝成本高,但便於日後管線維修與更換使用,或說誰也沒法預測未來的音樂演出需求。

營運上,藍盒子是丹麥廣播公司自有樂團主要演出場所,包含了國家交響樂團、丹麥廣播大小交響樂團、聲樂團、合唱團、女聲團、青年合奏團、兒童合唱團等,每年尚有8場外團、120場外租。檢視這樣的規模與運作,是當代大型演藝空間必須控制節目、場次與高品質營運的結果。

新音樂廳內街竟停放消防車省去灑水頭

 

藍盒子約100億台幣的主體造價中,除了必須有效營運,也整合了不同單位部門間的資源,例如電台與電視新聞部協同運作,利用地下水共同分擔供熱、降溫的節能系統。當房子大到一個程度,有些系統就需要重新思考,消防自動灑水就是一例:因為房子超大,又把室外的行為拉進室內,室內的巨大尺度在防災上極為惱人,若按一般邏輯安排恐怕天花板幾乎滿佈灑水頭,錯綜零散又破壞空間品質,優遊自在的大街這回滿佈管線。最後的結論是開輛消防車過來,就停在內街大道上,設計者滿意、消防單位點頭。

檢視台灣新建的幾個大型場館,日前因營造廠倒閉而停工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造價約60億,興建中的35億北部流行音樂中心、55億的高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或是106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都複合了非常多的功能,必須在有效的協同共用前提下運作,並保有舒適的環境與演出品質。透過靈活的管理系統、創新的經營型態、有擔當的主管機關與政策支持,加上友善的使用者,共同經營出下一個世代的展演場所。

哥本哈根國家音樂廳
Copenhagen Concert Hall (DR Byen)
建築師 努維爾 Jean Nouvel
成本 含土地新台幣186億
面積 全區4萬坪,音樂廳1500坪
座位 共2700席
開幕 2009
地點 Orestads Blvd.13, 2300
Kobenhavn S,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