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0 天路客

高雄鳳山秘藏景點,一日遊行程推薦

檢舉
柴邕 蔡尚志 追蹤
衛武營
衛武營的設計美學讓人驚豔,荷蘭建築師法蘭韾當初來到這個園區,看到枝椏糾結、根鬚盤錯的老榕樹群得到靈感,讓建築也是公園的延伸,使不同的建築交織著。再加上波浪型的屋頂,屋頂開了方形的天窗採光,建築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幾何圖形。

◎柴邕

當兵將近兩年,是我出生以來住在南部最久的時期;當時營區在高雄仁武的郊區,交通非常不便,一到放假的日子,不管是逛街購物或是轉乘巴士,能去鳳山逛逛,是當時的我最期待的事了。

這次來高雄出差,多留了一天給鳳山,除了舊地重遊,也看看新景點。想當年,高雄客運的班次很少,總是要花費很多候車的時間。現在有了捷運,交通真是便利又舒適呢!

貨真價實的快樂衛武營
搭上捷運,我先在衛武營站下車,當年這裡號稱「快樂衛武營」的新兵訓練中心。我不清楚這裡有多少快樂的阿兵哥,但成天被關在營區裡出操,恐怕是苦多於樂吧?如今整個營區的圍牆都拆掉了,成為一個大公園,並蓋了一間造型亮眼前衛的藝術文化中心,現在這裡才是貨真價實的「快樂衛武營」吧!

這個藝術文化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屋頂劇院,這個屋頂之下,包含了戲劇院、歌劇院、表演廳、音樂廳,四個廳院總共可以容納5,861位觀眾欣賞節目。音樂廳裡還有全亞洲最大的管風琴,總共有9,085支音管,音色相當豐富,難怪許多世界級的管風琴大師都特別來到高雄舉辦音樂會。

衛武營的設計美學也讓人驚豔,荷蘭建築師法蘭韾(Francine Houben)當初來到這個園區,看到枝椏糾結、根鬚盤錯的老榕樹群得到靈感,讓建築也是公園的延伸,使不同的建築交織著。再加上波浪型的屋頂,屋頂開了方形的天窗採光,建築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幾何圖形⋯⋯。這麼有特色的建築,即使素人如我,快門隨便一按,也能瞬間變成攝影大師。

園區中央的生態湖,聚集了各樣成群的鳥類;浮出水面的荷花不僅出淤泥而不染,清新的色彩更是吸引目光與相機,畫面中的每一朵花都彷彿是被修圖過的完美。

衛武營音樂廳內部(作者提供)

高雄版忘憂公園
離開衛武營前往大東站,從捷運站出來,就看見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短短兩個捷運站的距離,就能再遇見一個很有風格的藝文中心。過去鳳山主要是兵仔市,附近有許多營區與軍校,街上有不少軍用品社,路上常會遇到穿著便服的阿兵哥。今天這趟旅行所見的景物,確實跟當年有很大的差異。

大東站旁邊的大東濕地公園,又有高雄版忘憂公園之稱,網路上看過許多夢幻的照片,讓人很難相信此景就在城市中。這是個人工濕地,成排的樹木沿著公園中央的池子排列,池水就如同鏡子映照樹木的倒影在其中,形成一幅美麗的畫作。

很想拍張沒有其他遊客入鏡的照片,假裝自己身在森林秘境,不過一直無法如願,畢竟公園四周就是熱鬧的住宅區。但在這城市中,能擁有一塊翠木綠水之地,也是很幸福的。

大東濕地公園(作者提供)

多次重建的百年鳳山教會
鳳山舊名埤頭,曾經是南部最繁華的城市與最重要的行政中心。馬雅各醫師當年來台灣,離開台南府城之後,很快就在這地設立了埤頭教會,開始宣教工作。不過設教後沒多久,就遭暴民拆毀教堂,信徒也被毆打迫害。然而當時的宣教師李庥牧師沒有因此放棄,不僅重新建造教堂,教勢也不斷成長。教會歷經幾次的重建,現在成為鳳山地區最大的教堂。

現在的鳳山長老教會,如同一座大城堡,白色的教堂立面是對稱的哥徳式高塔。教堂外牆的大十字架,和兩側以十字架為框的窗戶,都與整個建築物融合,一點也不突兀。許多遊客都會特別來此造訪、拍照,成為鳳山重要的景點之一。

當兵時期,我偶爾會在鳳山教會做禮拜,當時還是一層樓的教堂,但是禮拜人數已有兩、三百人。教堂改建後,高聳寬闊的禮拜廳,還有大型管風琴,隆重莊嚴的禮拜氣氛,跟整個雄偉的建築非常相襯。我想,馬雅各與李庥在被迫害的當年,應該很難想像教會百年後會有如此的發展。遙想初代教會使徒被迫害時,一樣也對之後的宣教發展一無所知,然而憑著信心,他們做了正確的抉擇。

鳳山教會

鳳山縣城北門遺址見證先賢功績
鳳山教會有個立碑,上面寫著「鳳山縣城北門遺址」,代表過去這邊曾經有一座大城門;不過日本人來台之後,因為都市發展的緣故把城門拆了。而鳳山教會就在北門遺址附近,在現今成為一座更大的信仰城堡。

清代鳳山縣縣治遷址埤頭之後,在1804年建立了六個「新城」城門。然而六個城門包括北門在內的五個都已拆除,僅剩下東便門見證歷史。這個名為同儀門的東便門,在2006年連同附近環境重新整修後,成了既懷古又美麗的景點。城門口不大。但仍有通行的功能,每天有不少的居民騎著車穿越這個兩百年歷史的城門。

城門上的東便門匾額是在1839年落款的,將近兩百年的風吹雨淋,字跡已較為模糊。而城門另一側落款名為「同儀門」的匾額,字跡非常清晰,原來是重修後才嵌上的。讀了門旁的解說牌,除了更加了解這古蹟的歷史,也讓我知道原來舊匾額這側是才是城內。

城門旁還有一個水拹仔,這是以前從地下抽水的工具,至今仍能使用。好奇心使然去壓了兩下,清澈的水就流了出來。看著百年工具與古蹟,都是由壽命僅數十年的人們打造;百年的教堂,也是前人用短暫的生命所建立的。我們的人生雖然短暫,卻能留下長久的產業,不管是器具、建築以及信仰,就像這些早期先賢的努力,被主改變的生命所留下的足跡仍令後代景仰。

清朝時期名為同儀門的東便門(作者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