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 天路客

二人成為一體的意義 ─思想電影《偉大的印度廚房》

檢舉
徐硯美 徐硯美 追蹤
《偉大的印度廚房》劇照。(圖片來源:天馬行空)

◎徐硯美

以色列裔的歷史學者哈拉瑞,在他的著作《21世紀的21堂課》中,提到人類的未來不是靠「分工」來創造的,而是「合作」。在世界各國紛紛以「國族主義」強化自身利益至上的本位思考時,哈拉瑞講述了一個事實,就是當今人類面對的重大議題,全部都超越了國族。

氣候暖化、天災、汙染、糧食短缺,甚至是人為的戰爭等等,曾經在歷史當中,從國族主義走向全球化的人類,再重蹈覆轍地走回老路,不懂得同舟共濟的時候,我們就將面臨到難以想像的危機。

婚姻是一切關係的隱喻

聖經早在創世記的第二章,就談到婚姻與家庭的結構與意義,在24節說到:「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父母,是有血緣的;妻子卻是無血緣的。在這裡的離開,並不是離棄,而是從有血緣的原生家庭的照護依賴中,獨立出來,進而與一個跟自己成長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共同建立起一個如同有血緣關係,甚至超越血緣關係,乃至「一體」的緊密結合。

所以,為什麼婚姻必須在成熟的心智與深刻的情感基礎上建立,因為它不是一種「習慣」,它更多的是「不習慣」;它不是「任性」為之,反而是需要很多「韌性」來承擔。

因為在婚姻關係當中,原本因為情感、因為愛而感受到的相互吸引,都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嚴峻的考驗。連原本以為人跟人之間最基本的「相互理解」,可能在時間之中,都將變成認清彼此不可能改變的「現實」──在那個當下我們才發現,原來要成為「一體」是那麼困難的一件事。

可是,正因為它如此困難,所以我們必須預備自己,對自己有所要求;我們需要更加珍惜、呵護,來讓彼此走向「一體」,以致當成為「一體」時,我們才會明白,那是何等的珍貴。

新婚夫妻的甜蜜生活,先生貌似和善體貼,無時無刻面露微笑。(劇照來源:天馬行空)

不要再用分工看待職責
《偉大的印度廚房》是由從小生長在印度基督教家庭的印度男性吉歐貝比執導,因為家庭背景的關係,他對於根植印度社會長達千年的「種姓制度」所帶來的階級思維,以及男尊女卑的文化有著另一雙眼睛。一直以來,他的作品大膽地挑戰印度傳統社會的禁忌,《偉大的印度廚房》作為他的第四部長片作品也不例外。

電影故事敘述女主角原本是位受到外國教育的舞蹈家,但是嫁至一個信奉印度傳統宗教與文化的家庭當中。起初觀眾看見的,是一段新婚夫妻的甜蜜生活,先生貌似和善體貼,無時無刻面露微笑。但是,觀眾會逐漸發現這個女性所有的生活場域,只剩下臥房與廚房,料理一日三餐,加上有客人來訪時也要隨侍在旁。

女主角發現先生與公公的用餐習慣很差,咀嚼過後的香茅枝以及骨頭都是隨意棄置在桌上;另一方面,公公對女主角做家務以及下廚的方式也多有意見,例如不允許她用電鍋煮飯,要用灶,也不許她用洗衣機洗衣,要用手洗等等。甚至是在她生理期時,要求她只能待在房間,也不能睡在床上,只能睡在地上,哪都不能去,甚麼都不能碰,就怕她玷汙了什麼。

然而,面對女主角的處境,公公與先生表面上對她說,家務與烹調是與那些政治、經濟官員所做之事同樣重要,實際上,卻將媳婦的付出用來打造自己悠閒愜意的生活,視她為「次等」的存在而不自知,認為自己已經上班供給家中經濟所需,剩下的可以「萬事不關心」了。

女主角是受到外國教育的舞蹈家,嫁到信奉印度傳統宗教與文化的家庭當中。(劇照來源:天馬行空)

不要再用權力對待彼此
女主角在日復一日的家務中感到窒息,甚至廚房流理台的水管破裂,導致汙水外溢,她向先生提出請水電工來維修的要求,但先生卻是再三敷衍。甚至在某次兩人難得外食的機會,女主角看到丈夫在外面的餐廳,會將吃剩的骨頭放入一旁的盤子,只是說了一句「你看,其實你是懂得禮儀的」,結果先生勃然大怒,竟憤而離席,留下錯愕的女主角一人在餐廳。回到家中,生悶氣的先生躺在床上,女主角主動示好,卻還被要求先道歉。

先生一家屬於印度傳統的婆羅門信仰,公公與先生皆加入了朝聖的齋戒儀式,他們自許為「朝聖者」,一大早,就有附近幾位「朝聖者」一同前來女主角家進行儀式。可是這個「朝聖」並未改變他們的生命,反之,那種自傲、自以為義的心態,讓女主角跟先生的關係降至了冰點。

觀眾也就漸漸地發現,真正的問題,不是誰要在廚房,誰要做家務,而是享有權力的那一方,並未意識到自己是如何對待另一個人,甚至覺得這一切都理所當然,以致,這位先生以及大部分來到他們家的男性,包括那些已經臣服於這些男性的女性,例如女主角的小姑,都在用自以為來得天經地義的「權力」對待女主角。

女主角在日復一日的家務中感到窒息。(劇照來源:天馬行空)

基督的愛才是一家之主
撇開印度的階級意識以及社會制度,我們應一同思考的是,婚姻與家庭這個場域以及關係,最需要的,反而不是習慣,不是傳統,不是別人,而是要無時無刻地反思,我們為什麼要締結這樣的關係?我們為什麼要創造這樣的場域?以及最重要的問題——我們是用什麼來維繫、修復、增進這樣的關係?

約書亞記二十四章15節,約書亞對著以色列的百姓說:「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約書亞明白一件事,家的中心不應該只是經濟的支柱,不應該只是權力的分配者;家的中心應該是愛的源頭,是超越軟弱、超越習慣、超越性格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到了新約時代,我們更加明白,這樣的愛,代表的不僅僅是祝福與力量,保羅在加拉太書五章14節說:「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

也就是說,從上帝為我們賜下獨生子耶穌作為榜樣,我們明白原來愛是犧牲;因為愛,所以把自己覺得最好的,不求回報地給出去,這才是婚姻以及建造家庭最需要的,而且,它不是單方面,而是需要兩個人共同去做的。

許多人會用「女權」的角度,來看待《偉大的印度廚房》這部電影,可是,若從基督信仰的角度,更希望我們看見的,不是「權」的不足與過度,而是思想「愛」的不足與失能。權力不會讓我們明白何謂「一體」,但是「愛」可以。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