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2 天路客

當光照進我們的缺口──思想電影《親愛的艾文‧漢森》

檢舉
徐硯美 徐硯美 追蹤
漢森面對傷心的康納父母,說出似乎讓他們安慰的謊言,後續演變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劇照來源:Dear Evan Hansen Movie FB)

◎徐硯美

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一些不堪往事,甚至這些事情都還沒有過去,一切事還正在發生,但是,不期然地,一道光照進了我們的生命,此時的我們是繼續選擇掩蓋?還是索性將自己的生命攤開在這道光中?

這個抉擇牽涉到兩件事:一、我們對「光」的定義,光是「照亮」還是「揭露」?二、我們對「他人眼中的自己的形象」的重視,是否遠遠大過「上帝眼中的我們」?

害怕犯錯所以一錯再錯
我們都聽過諺語:「要圓一個謊,要再說一千個謊。」如此困境,早在人類始祖亞當與夏娃就已經發生過了,當上帝發現二人偷食園中善惡樹上的果子,亞當立刻說:「你所賜給我、與我同居的女人……」(創世記三章12節),不僅沒有承認錯誤,還把問題推卸給上帝和夏娃;然後夏娃再把責任推給了蛇。

在二人「東窗事發」之前,上帝是一如往常,想要與祂喜歡的、看著一切「都甚好」的受造者一起同行,所以聖經記載的是上帝「呼喚」那人說「你在哪裡?」(創世記三章9節)。

而在兩人犯錯之後,上帝也不是要把他們從隱藏的樹叢中揪出來懲罰,祂要問的是,誰讓你們覺得「赤身露體」是一件錯事?那不是我本來造你們的樣子嗎?為什麼你們因為犯了錯,反倒開始覺得自己原本的形象是羞恥的呢?

在新約中,耶穌對著行淫時被捉的女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上帝的光是為了把人從「罪行」與「罪刑」中同步釋放,祂要終止我們因為罪行而恐懼罪刑,以至於一錯再錯的循環。

看似陽光的高中生,各自藏著不同的心事或心病。左起為漢森、樂觀的社團主席愛蕾娜、脾氣暴躁的康納。(劇照來源:Dear Evan Hansen Movie FB)

踏進校園就產生社交焦慮
《親愛的艾文‧漢森》是一部於2021年上映的歌舞電影,該片改編自2015年的同名音樂劇,該音樂劇在71屆東尼獎獲得9項提名,並贏得最佳音樂劇、最佳劇本、最佳男演員等6項大獎。

電影是由史提芬‧切波斯基導演,故事敘述一位有社交障礙的高中生艾文‧漢森(班‧普拉特 飾)因為在學校總是無法融入同學之中,並且一接觸人群便感到壓力甚大,雖然並非一個朋友都沒有,可是他的朋友,也大多是被同學邊緣化的人。

心理醫師建議漢森開始寫信給自己,換個角度找到自我對話的空間,說出壓抑在心裡已久的話。這個方法是奏效的,即使漢森在學校仍舊相當內向,但是,他卻能夠透過寫信的過程,讓內心漸漸平靜下來。

校園有一個校霸名叫康納(柯爾頓‧萊恩 飾),漢森與他並不是真的熟識,只是知道學校裡面有這樣一個問題人物。後來,摔斷手臂打了石膏的漢森,與康納在圖書館偶然相遇,康納戲謔地在漢森的石膏上簽名,並且拿走漢森在圖書館印出來寫給自己的信,之後就揚長而去。

正在接受心理治療的事及寫信給自己的這個行為被外人知道,讓漢森又陷入極大的焦慮,他擔心自己更被大家當作是「怪胎」,甚至緊張到去廁所嘔吐,把抗焦慮的藥撒了一地。

右圖:石膏上還有康納簽名的漢森,半推半就的在追思會上致詞,一番話意外在社群引發迴響。(劇照來源:Dear Evan Hansen Movie FB)

一場誤會讓少年陷入兩難
可是,漢森想都沒有想到的是,過了幾天,學校傳來康納尋短過世的消息,而在康納的身上,竟發現一封「寫給艾文‧漢森的信」。只有漢森知道,這封信並不是康納寫給他的,而是他寫給自己的,但是,這封信及石膏上的簽名,一切宛如兩個人是至交好友一樣。

康納的父母(達尼‧皮諾、艾美‧亞當斯 飾)表示,他們對康納的內心毫無了解,親子關係很差,但是看了信裡面的文字,他們彷彿看見兒子的另外一面。他們對兒子的離世追悔莫及,希望透過漢森,多了解一點兒子的內心世界,藉此補償,也藉此寬慰內心。

漢森受邀去到康納的家中,與他父母還有妹妹一同吃飯,因為在康納父母的眼中,他就是兒子的唯一好友。在情感的轉移下,這對夫妻很快就把漢森視為自己的小孩一樣,即便康納的妹妹一開始還是對漢森有些戒心,因為她跟哥哥比較親,她從未聽到哥哥提起漢森這個朋友。

面對傷心欲絕的康納的父母,漢森陷入了兩難,他清楚知道自己不是康納的摯友,但另一方面,他也不捨康納的父母必須硬生生地接受失去兒子的事實。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困惑是,康納父母無條件的接納他,以及他把康納想像成一個摯友,就如同他自己寫信給自己一樣,這種認同感,讓他一時也沒有辦法釐清自己的感受。

於是,漢森開始編了一連串的「故事」,他用自己寫信給自己的方式,將康納重新塑造成一個「自己理想的摯友」,而在漢森編的故事裡,又有幾分與康納一家人的記憶巧合的連接,這讓漢森的故事更有可信度。

左:在漢森的故事裡,康納成為一位理想摯友。右:漢森對康納的妹妹心儀已久。(劇照來源:Dear Evan Hansen Movie FB)

愛的光照使人面對真我
我們發現,漢森的兩難,其實不僅僅是他的,也是康納一家人的,無法面對真相就像是隱藏著一個缺口,不讓光照進來一樣。虛構的故事就像掩護亞當與夏娃赤身露體的樹叢,讓他們藏匿起來,可是,它卻從未真正改變生命裡面的這個「缺口」。

康納一家人要真正面對的缺口是,長期以來與康納情感上的疏遠與淡漠,他們要找的應該是「原因」而不是「補償」;漢森真正要面對的缺口是他社交焦慮的原因,他太想要獲得別人的認同了,於是他無法自拔於一個全然認同他的家庭,以及自己塑造出的理想摯友。

光照的目的,不是為了奪走我們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形象」,而是讓我們可以脫下那個戴得辛辛苦苦的「面具」。上帝讓「真實」顯露在我們的生命當中,不是一種懲罰,而是帶著祂極大的慈愛。

電影中的漢森,一點一點地在自己虛構的故事中,獲得了康納一家和同儕的認可,也獲得在社交媒體上的認可,這樣的「認可」是我們在成長中渴求的──我並非是要否定這個渴求,相反地,我期望有許多父母、長輩可以透過這部電影,正視一件事:青少年對於社交的障礙與渴求往往是一體的。讓我們能夠找到讓青少年在「自我形象」與「自我」的建立之間,「真實」的重要性,不再是追求「人設」,而是肯定獨特的性格。

我們如何化「缺口」為「獨特」,其實,就是用上帝的眼光,帶著極大的慈愛,讓生命中的真實自然顯露。脆弱是真實的、害怕失望是真實的、渴望認同是真實的、各種不堪也是真實的;別將它隱藏起來,也別拒絕看見他人的這一面,因為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原因。

(編按:本片為特別輔導級13+)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