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影響力聯盟

如何正確閱讀聖經? 聖經學者曾思瀚博士:結合文本背後景況 更多理解其中訊息

檢舉
IMPACT x Malaysia 馬來西亞IAA 追蹤
曾思瀚博士。(圖/陳寶兒攝影)
如何閱讀聖經才是正確?美國籍華裔著名聖經學者、馬來西亞神學院資深訪問教授曾思瀚博士強調,必須探討文本背後的事件、作者的動機、以及給予原始讀者的訊息。

【記者陳寶兒採訪報導】當代牧者或信徒在閱讀時較專注於聖經裡的事件,但倘若能更多結合背後的事實與含義,閱讀聖經就能事半功倍更有意義。他也特別鼓勵基督徒使用實體聖經,透過紙本翻閱能更理解前因後果,避免斷章取義。

曾思瀚博士在馬來西亞展開兩周的巡迴分享新作《被誤解的呼召》,其中談到聖經裡的呼召故事都有相同的格式,都是因為社會上有問題出現,上帝就為此呼召人出來應對。

要如何衡量聖經裡的領袖是否完成上帝的呼召?曾思瀚在信義會蕉賴十一裡堂分享,不是看他如何開始,而是他如何完結生命。以約書亞為例,他在安息前得到耶和華僕人的美譽,但反觀士師記裡的基甸在起初被神稱呼為大能勇士,但最後卻偏離神的心意。

曾思瀚博士(中)巡迴分享新作《被誤解的呼召》

士師記:寫給被擄者的一本書
士師記裡有兩段寫作時期,第一段是摩西與約書亞陸續離世,亞倫的子孫還在服事時;那時以色列經歷約櫃被擄、以色列內戰,是士師記裡最血腥的記載。第二段是希伯來政府管制時期百姓被擄掠,說明士師記的寫作對象是給被擄的人。而他們當時在行耶和華眼中的惡事。

“士師記第五章說到以色列人行惡越來越倡狂,但耶和華任由他們繼續做。因為他們雖然被擄受到壓迫,活在罪惡與痛苦裡但又樂在其中,卻沒有呼求神。說明這不是神的作為,而是人本身製造出來的問題。因此需要呼召人出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在基甸被呼召的故事裡(參士師記六章16-17節)就與摩西被呼召的故事(參出埃及記三章11-12節)相似,神都對他們說:我必與你同在。

兩人都想要閃躲,但神都給予他們印證。而神稱呼基甸是大能的勇士,說明以色列人在衰落時正期待有個如摩西一樣的領袖,而神也認為基甸有與摩西一樣的潛能。

敗在生命尾聲忘了敬拜神
但值得留心的是,基甸在帶領以色列人結束戰爭後,百姓要高舉他做王。基甸雖拒絕了,但要求百姓們奉獻以實瑪利人的金耳環。曾博士解釋,當時中東地區少有黃金,所以佩戴金飾表明了身分與地位。基甸獲得相等20公斤的金飾,把它製造出一個以弗得。

以弗得是一件王在節慶時才穿的豪華禮服,基甸把它放置在別人經過都能看見的角落,導致以色列人後來都拜以弗得。

“基甸起初的想法可能是要別人記得他是王,但他從沒想過百姓會去拜這衣服。另外,基甸有許多的妻妾,親生兒子就有多達70人。其中一名妾的孩子名為亞比米勒,意思是’我的父親是王’。基甸嘴上說:唯有耶和華管理你們,但言行不一致。”

“這事也與以色列民被擄到巴比倫七十年有同樣的訊息。神依然賜福給這個民族,但不要他們只是享受賜福,而是要用敬拜回應。好比出埃及記重點不是在過紅海,在曠野四十年的敬拜生命才是神所看重。”

曾博士強調,被呼召的生命重點在於這人的結局,摩西直到最後都在敬拜神,但基甸這位被譽為大能的勇士最後卻敗在“亞比米勒”的自我榮譽裡。

士師記是在口耳相傳後有人搜集故事並把它寫成一本書,而多層過濾與篩選後才被選為聖經裡的篇幅之一。可見作者認為基甸的故事雖然結局並不理想,但有必要讓以色列人看重該事件所要傳達的訊息。

聖經最早文本記載“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什麼樣的社會,就會寫出什麼樣的文獻。” 曾思瀚博士在信義會良牧堂的分享會上說,《使徒行傳》是出自階級社會的時代。有研究認為,路加是一名醫生,但在那個年代醫生可能也是奴隸階級,大部分的人都需要忙碌賺錢養家糊口。

但路加卻有時間進行資源收集與處理資料,並寫出了在新約原文(希臘文)裡最難又最有文學風格的兩本書卷,皆因得到了當代資產階級的資助,而資助者正是路加寫信的對象提阿非羅。

“那個年代的習俗通常會把贊助人寫進文獻裡,而路加福音的開篇明顯表示贊助人是提阿非羅,他當時是路加的門徒,對耶穌也有一定的認識。路加之後寫出了另一卷書《使徒行傳》更加仔細地查考對耶穌的認識,以致《使徒行傳》宛如《路加福音》的下冊。”

路加重複的寫作手法強調保羅蒙召
路加的寫作有某些特定的形式,其中是以重複方式強調重點,而在《使徒行傳》裡一共重複敘述了三次保羅被呼召的經過。第一次是路加敘述,第二次是保羅與亞拿尼亞的對話,第三次則是保羅對猶太人作見證,他強調自己門徒的身分,與自己新追隨的老師是自己曾經迫害的耶穌。

在《使徒行傳》第九章裡談到“迫害信奉這道的人”,因門徒在公共場合作見證,讓當時反對基督信仰的掃羅,有足夠的證據去逼迫門徒。

有趣的是,接下來掃羅聽到的回應聲音,是耶穌自己。到底掃羅是在逼迫傳這道的人?還是耶穌呢?這事在神學觀念上象徵著當時保羅所逼迫的教會,當他們活出耶穌基督的道路,就有人起來逼迫他們,因為教會就是耶穌在地上的化身。

這也是聖經裡最早記載門徒聚集表揚耶穌基督,象徵他們是基督的身體。

從上下文留心門徒的行為
在研讀《使徒行傳》的其中一個竅門是留心門徒的行為,借上下文可以留意到作者在經文中如何細膩地描寫典範性門徒的行為。

從亞拿尼亞與神的對話可見,當神吩咐他去找保羅時,他做了門徒最基本該有的典範就是順服,即使他曾聽說過掃羅如何逼迫門徒,但亞拿尼亞仍選擇順服上帝去尋找掃羅。同時在這處經文作者也強調屬神的門徒應向人顯現他們的行為,而不是躲起來做見證。

最後,從掃羅被呼召的過程中,可以看見有好幾個重點讓讀者更明白何為基督的身體,第一、基督的身體就是教會;第二、在基督身體裡的門徒行出耶穌基督的道路,公開作見證以致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教會就是基督;第三、門徒的行為是在生活中順服老師所吩咐的,別人就從他身上看見他是耶穌的門徒。

從聖經記載神對人的呼召再次提醒我們,神的呼召不是當下而已,而是遵行耶穌基督的生命!

曾思瀚博士莅临马来西亚神学院,教授旧约鉴别学,讲解文本背后及里头的世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