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廟宇林立中屬於馬祖人的戰地教堂 馬祖衛理堂重建換裝 獨特斑馬岩展現全新風貌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李容珍 追蹤
改建後的馬祖衛理堂,外觀造型吸引居民目光。(圖╱謝偉士提供)
教堂內外取馬祖最古老的黃、黑色花崗岩,也就是斑馬岩的特殊地質為構想,在意義上是跨越古今新舊而融合,在形式上呈現明顯的黃黑相間的斑馬岩外觀。建築師謝偉士說,斑馬岩的地質條件,唯獨在馬祖才有,房子的顏色以斑馬紋切割,創造整棟房子視覺的一致性。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新的馬祖衛理堂以在地特殊斑馬岩色調、多層次的造型,豎立在南竿,抬頭仰望教會的十字架,如同仰望上帝,格外引人注目。很多馬祖鄉親因此被吸引來到教會,目前已經試營運的新會堂,將於十一月12日舉行獻堂感恩禮拜。

設計教堂的建築師謝偉士表示,馬祖是一個海島,島上的人就像一家人,誰家發生了什麼事,幾乎都知道,彼此關係密切。鄰居平常也會過來教會串門子,甚至教會有空地,就會有人自動來停車。島上居民彼此的緊密感,是非常特別的。因此這間教會,從當地居民的眼光,不單是衛理公會在馬祖的教會,而且是屬於馬祖居民的教會,大家常常會說那間是「馬祖教會」。

鄰居可以串門子的馬祖教會
「馬祖」名稱,與民間信仰的媽祖有關,當地也正要興建一座巨大的媽祖像。因著生活緊密,教會在當地並未受到排斥,教會跟著居民一起成長。很多從馬祖衛理堂離開的弟兄姊妹,多是在馬祖當完兵或完成階段性工作,回台之後散居到台灣各地。現在新的教堂一樓戶外,保留較多寬闊的空間,讓會友來聚會時可以停車,或是讓民眾來訪時方便停留聊天。

站在講台前戴祖聖牧師夫婦。(圖╱謝偉士提供)

然而,要將一樓戶外開放較多空間,對教會而言並不容易。因為一般住家不會開放給外人使用,但因教會有其特殊的使命感,早期教會曾經是醫療資源補給站,提供軍民醫療救助服務,因此建造新會堂的思考點自然與一般想法有所不同。

建築師說,馬祖整座島幾乎都是山坡地,在台灣若是選在山坡地開發,需要處理的問題本身就很複雜,若還要「把自家院子開放出來」,就代表教會沒有院子,也意味著教會能蓋的面積縮小。因此,馬祖衛理堂的設計,利用較多懸挑,讓一樓開放空間與二樓會堂加大,保留較大的面積。

建在山坡地 斑馬岩就地取材
一般人覺得,教會一樓入口要讓人立即感受到神聖性或宗教感,但是馬祖衛理堂因為位於有斜度的山坡地,入口樓層不高,甚至比其他樓層低。二樓外側可以接上坡道,成為另外的出入口。因此教會有兩個出入口,位於一樓和二樓,實屬典型山坡地的房子。

教會有兩個出入口,位於一樓和二樓,實屬典型山坡地的房子。

教堂內外取馬祖最古老的黃、黑色花崗岩,也就是以斑馬岩的特殊地質為構想,在意義上是跨越古今新舊而融合,在形式上呈現明顯的黃黑相間的斑馬岩外觀。建築師說,斑馬岩的地質條件,唯獨在馬祖才有,因此整個教堂全部以斑馬岩為發想,房子的顏色以斑馬紋切割,創造整棟房子視覺的一致性。

謝偉士表示,由於一樓是與社區居民最親近的地方,因此一樓開門可以看到辦公室、社區教室、接待空間,以及開放的廚房。

懸挑的會堂,利用黃黑交織的外觀,呈現馬祖特有的侵入岩地質特色。(圖╱謝偉士提供)

二樓主要是會堂和主日學教室。他認為最有意思的是二樓會堂與主日學教室,往外懸挑成為大屋簷,讓一樓有避雨、遮陰的廣場,提供會友停車、交誼的半戶外場所。

二樓聚會的會堂背景是黃色,十字架不大,融合在建築物內,主堂容納120席,挑高區東、南、西三面間接採光,達到充足的自然採光,同時避開迎風面的室內環境安排。馬祖冬天很冷,春夏很潮濕,需要多開窗有助於通風,由於教會整棟基地條件朝北,把窗戶設在高處,且是不同角度,讓風能自然對流。

二樓聚會的會堂背景是黃色,挑高區東、南、西三面間接採光,達到充足的自然採光。

自然採光 高窗設計讓風自然對流
為了讓會堂白天不用開燈,因此設計足夠的高窗,讓自然光線能透過高窗均勻照射進來,使會堂裡面的人,感到柔和的光。此外,教會使用投影機比例高,講台的背面不是大開窗或被太陽直射,背面牆是被間接光照射,比較柔和,營造對講者或直播需求較好的環境。

會堂四周為楔型牆壁,室內斜牆能讓樂音均勻反射,教會也邀請懂得音響、聲學控制的基督徒專家,協助配置教會所需的音響工程。從戶外看起來又有岩塊竄出地表的生動表情。

馬祖衛理堂是當地居民口中的「馬祖教會」。

因上帝異象而興建的教堂
在連江縣政府工務處服務的吳曉虎弟兄擔任這次的建堂委員會主席,他受訪時表示,馬祖以具有特殊的斑馬岩地質著稱,教堂建造在堅硬的花崗岩基礎上,設計參考斑馬岩黃黑元素設計外型,格外醒目,許多當地鄉親都覺得教堂蓋得很有特色。此外,教堂內設計的十字架,不是傳統實體造型的十字架,而是透過建築形成的鏤空十字架。教堂外頂樓,從一樓往上看,也有一個十字架圖案。

馬祖宗教建築大部分是廟宇,甚至某些村莊廟比人多,即使蓋的房子也考慮空間使用性,蓋得方方正正的,同時也很好蓋。而這棟教堂建築則以特殊的造型,以及整體醒目的景觀設計,吸引在地很多鄉親。

吳曉虎弟兄表示,教堂早先是軍人協助興建的戰地教堂,後來經過整修,整體是一半民間、一半軍人興建。現在全屬弟兄姊妹因著上帝的愛,付出禱告和奉獻的代價而完成的教堂。為何教堂蓋得那麼順利?背後是弟兄姊妹領受「馬祖四鄉五島福音化」的異象。

他們相信「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若不是上帝所造,以教會才五、六十人,每年十一奉獻,結餘才二、三十萬,這間教堂興建將遙遙無期。

「我們不是為一間教會而興建,乃是為神的國度而興建的教堂。」吳曉虎弟兄也提到,馬祖教會聚會的弟兄姊妹來自不同宗派背景,大家學習在基督裡合一事奉,凝結在一起,祈願教會成為裝備、訓練人才的基地,未來有更多人都能起來在眾海島向耶和華唱新歌,一起來敬拜上帝。

會堂鏤空十字架造型。(圖/謝偉士提供)

 

相關新聞:

走進美麗教堂 沐浴耶穌真光!

戰地教堂2.0 馬祖衛理堂52年後拆除重建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