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影響力聯盟

大使命的能力: 神的聖靈

檢舉
Carey Theological College / 克理威廉神學院 Rev. Dr. Colin Godwin(葛宏牧師/博士) 追蹤
By King of Hearts - Own work, CC BY-SA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9962165

◎謝進博士-克里威廉神學院聖經研究(新約)助理教授

引言

前四篇文章提到四福音書對大使命不同的著重點。本文將闡述使徒行傳1:1-11強調大使命的能力是來自於聖靈。 

使徒行傳的大使命

一、大使命的主角(1-2節): 提阿非羅啊,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直到祂藉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以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  

作者路加將耶穌的工作分為兩個階段。他在前書(路加福音) 記載了耶穌開始的工作 (出生,傳道,受死,復活)。在使徒行傳中,路加記載了耶穌升天後聖靈在教會裏(in the church)並透過教會(through the church) 延續耶穌所作的工作。在這裡,讓我們看到大使命的主角是耶穌基督,教會在聖靈的帶領下傳揚耶穌,使人成為耶穌的門徒。

二、大使命的預備(3-5節): 祂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己活活的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神國的事。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耶穌復活後,藉著各種的憑據向門徒證明祂確實復活了,並講論神國的事,即被拒絕的彌賽亞就是被高舉的彌賽亞(路24:26-27, 44-46)。耶穌在離開世界之前已經應許,祂復活升天後,聖父將差派聖靈為祂作見證(路11:13,約14:16,15:26)。這應許將在十日後的五旬節實現,那時門徒要受聖靈的洗。

Dnalor 01, CC BY-SA 3.0 AT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at/deed.en>,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三、大使命的能力(6-8節): 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啊,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雖然耶穌復活後已有四十天向門徒談論神國的事,但門徒的關注仍然集中在以色列國,並詢問以色列復興的時間。然而,耶穌將門徒的注意力引導至他們在全球範圍內的宣教使命:「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這節經文是使徒行傳的關鍵。其中的「作我的見證」應該翻譯作「作我的見證人。」一個見證人不是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意見,而是將自己所見所聞傳揚出去(徒4:19-20)。作見證與成為見證人之間存在著差別。作見證可能只限予特定時間和地點,而作見證人卻是無時無刻。一個人無法一天24小時都在作見證,然而一個基督徒每天24小時都是耶穌的見證人。不是每個信徒都賦予傳福音的恩賜,但每個信徒都是耶穌基督的見證人。

為什麼作耶穌的見證人需要能力呢? 如果我們見證耶穌醫治了我的病、或幫我找到了一份工作、或使我和妻子的關係從破裂的邊緣修復,這類的見證所需的能力是有限的,因為人人都願意聽,渴望擁有健康的身體,穩定的工作和美滿的婚姻。然而,我們發現使徒行傳中並沒有這類的見證。綜觀使徒行傳,門徒在三個方面為耶穌作見證: 他們見證耶穌復活(徒1:22, 2:32, 3:15, 5:30-32), 耶穌是救主(徒4:12), 以及耶穌是主(徒10:34-36)。無論在第一世紀還是在現今的某些國家,這些見證都可能招致逼迫,因為它們挑戰了人們現有的信仰價值體系, 宣稱人們現在的信仰是錯誤的, 唯有相信耶穌是神是主才能得救! 向不相信耶穌的人作這樣的見證需要莫大的能力, 因為見證人可能會失去工作、家庭、甚至生命。然而,「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意味著這「能力」不是來自見證人自身。教會的能力是來自聖靈,而不是來自教會。

徒1:8下半節應該被翻譯為「並要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和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人。」希臘文連接詞καὶ (和)意味著從近到遠的宣教是在同一時間,而不是一個先後的次序。這段經文一方面指出使徒行傳在距離上的宣教路線(徒1-7章涵蓋耶路撒冷, 8-9章蘊涵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 10-28章覆蓋直到地極), 而另一方面在文化上是從相同,到稍微不同,到混合,再到完全不同。

在耶穌的時代裡,距離也意味著文化:距離越遠,文化差異就越大。但在二十一世紀,距離不再必然決定文化。在我們的社區、學校或工作場所,我們可能會遇到不同文化、種族和語言的人。本地宣教的事工就是在本地向這些不同文化的族群傳福音,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也是教會應該去做的。然而,本地宣教無法取代教會差派宣教士到遠方,進行跨文化的宣教,在未得之民中(基督徒人口少於2%)建立教會。大多數基督徒並不是跨文化的宣教士,但我們都應該懷有宣教的心,用金錢,時間,祈禱來支持宣教事工。

Dmytro Balkhovitin,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四、大使命的應許(9-11節): 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祂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祂接去,便看不見祂了。當祂往上去,他們定睛望天的時候,忽然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旁邊,說:「加利利人哪,你們為什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

第9節顯示使徒行傳1:8是耶穌升天前在地上的最後一句話,足見其重要性。只有耶穌升天後,聖靈才被賜下,耶穌以公開、可見的方式升天,也會以公開、可見的方式再來。耶穌隨時再來是教會時代的第一個預言,也是歷世歷代基督徒傳福音和宣教的動力!

source: Chinese Church of Iowa City

總結

每本福音書的結尾和使徒行傳的開始,都有對大使命的描述。馬太福音的大使命強調使人成為耶穌的門徒是神的計劃; 路加福音則偏重於宣揚神的話語在大使命中的角色; 馬可福音突出大使命的範圍是神的世界; 約翰福音重點在於復活的耶穌就是門徒被差遣的典範; 而使徒行傳則強調聖靈的能力以及大使命的跨文化宣教特質。願這些不同但一致的信息繼續激發我們對大使命的熱情和參與!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