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 基督教論壇報 / 特會活動

「疫情,讓教會脫胎換骨!」台中美福教會、頭城靈糧福音中心見證分享疫情下城市和偏鄉教會如何化整為零 增肌減脂?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台中美福教會楊中生牧師(圖右)分享疫情成為「城市教會轉機」;頭城靈糧福音中心張新創牧師(圖右)分享「偏鄉教會轉機」。(圖/李容珍攝影)
疫情讓教會由看重建築物,轉為看重關係。不能來聚會,不代表不能聚會。過去依賴好的講員,疫情時代人人皆祭司,每個人都可以分享從神來的亮光和感動。組織扁平化後,福音傳播得更廣,門徒覆蓋率更高。雖然人回不來,但教會走出去了!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疫情,讓教會脫胎換骨!」台中美福教會楊中生牧師於10月21日下午,在由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舉辦的「關鍵面對:回不來的羊,走出去的教會」論壇中,分享「城市教會的轉機」,暢談美福教會如何化疫情為更新突破的機會,聚會人數和奉獻人數不減反增,帶來更大的祝福。

「疫情,讓人回不來,但教會走出去!」頭城靈糧福音中心張新創牧師在會中分享「偏鄉教會的轉機」。他說,在疫情爆發前,教會人數不斷擴增,疫情發生後人數卻減半,經過打掉重練、「增肌減脂」,培訓門徒走出去,目前各地增設微型教會據點,使偏鄉教會也能夠成為宣教、植堂的教會。」他說,如果不這樣改變,現在主日聚會數仍不到50人,就算人回來了,也只是聚會、服事、當招待,還沒有愛宴。

楊中生牧師

疫情讓教會更看重關係 化整為零

新皮袋的時代來臨了!楊中生牧師引用馬可福音二章22節提到,新酒要裝在新皮袋才不會裂開。這次疫情很多人覺得是個打擊、災難,而此時也正是驗證我們基督信仰的時候。若我們相信耶穌基督掌管萬有,環境也應限制不了祂。最明顯可見的是祂的身體,也就是教會。教會能否在被打擊中依然站立?早在疫情發生之前,他們便一直在思考如何更新突破,換新的皮袋,以致於能夠迎接上帝給他們更大的祝福。

他說,疫情讓教會由看重建築物,轉為看重關係。不能來聚會,不代表不能聚會,真正的教會是由一群弟兄姊妹,用各種方式「化整為零」,變成兩、三個人的小組,可以在LINE、ZOOM……等處,持續維持弟兄姊妹的關係。關係不是只有在教會才能維持。以前教會看重聚會人數多,但是人多不見得大家都委身,都有好的關係。弟兄姊妹來教會可能只是聽講道、看敬拜,本身沒有活出基督。因此他們將課程的門訓改為看重兩、三人關係的門訓。過去依賴好的講員,疫情時代人人皆祭司,每個人都可以分享從神來的亮光和感動。

從2019年到2022年前8個月,美福教會十一奉獻成長128.6%。在很多人收入減少或工作不保情況,奉獻增加顯示更多人信耶穌。願意奉獻的人增多,也有的是因為信心突破,更蒙上帝的恩典,總體收入也增加。教會聚會人數成長率,從2019到2021年成長140.4%。

面對疫情不同的策略做法

楊中生牧師由過來人的經驗,提出了教會面對疫情的策略和因應做法:

一、積極有信心的策略:教會是進攻者,落實小組,主日會前禱告,會後分享。十一奉獻成長90%。一對一近身門訓達80%。

二、EKKLESIA的架構:非避災,乃建立教會;非直播,乃是線上聚會。馬太福十八章19節,基督身體的基本單位,是兩、三個人,他們也是裝備、門訓和差派的基本單位。這兩、三個人,被稱為FIRE TEAM,每一個FIRE TEAM組合起來,就是一個小組,每個小組組合起來,就成為教會。教會若遇到疫情可以變小,照常運作,不致閒散。當疫情趨緩恢復聚會時,可以集合起來成為大聚會,產生大聚會的恩膏。

兩、三人成伍 人人皆祭司

楊牧師說,當教會成為有機體,根據時代變化,變換隊形,就變成可大可小;敬拜、裝備、服事、宣教、團契等都在一起。兩、三人成伍,「伍」是教會最小的單位,具有微型教會功能,人人皆祭司、組織扁平化,福音傳更廣,門徒覆蓋率更高。

三、門徒訓練的作法:目前有八成的會友,在門訓關係裡,多數門訓小組超過八代。門徒訓練是宣教的基礎,若沒有強壯的門徒,就沒有強壯的教會;沒有強壯的教會,就很難宣教。門訓而不宣教,事奉失去熱誠,宣教而不門訓,果子無法長存。做法為:1.建立對門訓的共識和渴望;2.建立疆界,讓門訓成為一種文化;3.建立關係連結;4.建立交代關係;5.建立門訓的裝備系統;6.團隊福音策略,活化門徒訓練。

四、新媒體教會的技術:1.建立新媒體教會;2.從老到幼,全面教育新媒體;3.使年輕人站上新媒體舞台;4.投資新媒體設備。5.所有實體活動增加線上化;6.與有技術能力的基督教組織合作、學習。

偏鄉教會不斷宣教植堂微型教會

「在偏鄉,我很難當一間大教會的牧師,但我可以當很多小教會的牧師。」頭城靈糧福音中心張新創牧師說,他們的教會今年是成立第九年。當初他和師母以及孩子來到頭城開拓教會,什麼事工都做,不僅開辦食物銀行,在學校也做得勝者事工,高職社團,大專午間崇拜、長者事工、臨終關懷、一線領袖學院,兒童主日學、兒童跟進派對。平常每天教會都有活動聚會,一週五天開伙,主日愛宴四組團隊輪流煮,最多150人吃飯。發展到最高峰是五週年的聖誕節,有300人聚在教會吃火鍋。暑假最高紀錄,差派五支海內外短宣隊出去。

張新創牧師說,當教會發展到最顛峰,有機會再發展上去,但主卻問他說:「我要300人活動聚會好看的教會?還是要100人,但門徒都能去宣教的教會?」他回應主說,「要百位門徒都能去宣教,完成大使命的教會。」祂就說:「好!」祂要在教會做「增肌減脂」的工作。

教會增肌減脂 有好的牧養探訪

接下來,疫情就發生,所有過去用的招式,和擅長辦的活動都必須暫停。用活動和愛宴吸引來的(減脂),來消耗虛胖的脂肪,接著就開始「減脂」。疫情期間時,教會反而有時間好好預備信息,活動暫停才有時間好好探訪。疫情期間,才知道誰是真正願意跟隨委身的。

結果,疫情期間願意回來實體聚會的人數減少一半,剩下不到50人。整個疫情期間,教會就是打掉重練—增肌。張新創牧師說,雖然疫情期間,他們也用盡各種方法,在線上陪讀聖經、舉辦禱告會、裝備課程,和舉辦醫治釋放特會、兒主、健康操、施洗、婚姻輔導、畢業餐會、RPG和到府服務等。兩年後的現在,他也在思索,如何讓會友回來聚會?

透過短宣陪訓同工在各地植堂

因此,教會採取了以下的方式:

一、短宣:台東大武短宣、花蓮佳民短宣和桃園大溪短宣,成為最好門徒訓練的方式,也是操兵鍛鍊屬靈肌肉。

二、植堂:用最少前的植堂方式,在家舉辦微型教會。目前增加宜蘭三星福音據點、花蓮北埔福音據點、日照站佈道團。植堂是更好的門徒訓練方式。當同工在家裡進行微型教會,就了解到了建立教會的辛苦,但是弟兄姊妹們反而積極地請求牧師為他們裝備。當同工被成全發揮,也看到傳福音第一線的需要。在這樣的模式下,雖然人回不來,但教會走出去了!

張牧師說,現在頭城母堂有50至60人,三星據點15至20人,花蓮20至30人,五傑仍在籌備中。當同工被成全,出去是當福音的使者和宣教士。

誰說偏鄉沒有錢不能做宣教?不能再植堂?他說,若是每一天有一間微型教會聚會,也能建立七間教會,牧養150人,而這些微型教會還是針對不同族群、文化和地區的聚集。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