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4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退場,然後呢? 對於台灣高等教育與人才培育之反思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台灣的高等教育,隨著少子化、教育產業化、全球化下的競爭劣勢等因素之影響下,這幾年就學人口數持續走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根據教育部研究報告指出,「大專校院學生人數預期自106學年起降至130萬人以下,且逐年遞減,推估於113學年跌破100萬人,118學年降至86.8萬人谷底⋯⋯」,可見整個衰退的趨勢短期內是不會終止的,其跌勢甚或會有一段持續的加劇,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如今不過是前兆而已。

隨著許多大學的停招、減招,甚至被勒令退場等情狀的持續發生,對國人而言,似乎就是預期而等著發生的問題,當媒體出現「少子化衝擊 臺北基督學院擬『自主」申請退場!」、「少子化風暴猛烈 明道大學、環球科大、大同技院確定退場」等此類新聞報導,除了留下唏噓不捨等遺憾聲,閱聽大眾很快又忙碌於滾滾紅塵,似乎一切船過水無痕。

再思高等教育價值為何?
其實,除了關心大學院校退場後,受教權與勞動權益的保障、師生的安置問題、對董事會的監管、校地校舍的永續發展與循環再利用等等之外,是否還有一些是隱而未現,卻是我們必須更認真地去挖掘、去思考的「問題背後的問題」? 或許這些影響可能是更深遠、更巨大的潛藏性的議題,是我們需要以策略性、預應性眼光去思考與面對的。茲提出以下幾點,供各界一起省思:

一、高等教育的價值與目標究竟是什麼?
隨著整個台灣社會的發展,「資本化」的價值觀瀰漫在社會的每個角落,簡言之即「一切向錢看」。包括教育當局著重的是如何培養出具所謂「就業力」的人才,以便對產業與勞動市場的需求能加以滿足。

然而,這種定位常會陷入下述的困境:大學院校變成企業的人才訓練所;學校不斷培育出一波波的「打工族」來為企業機構等效命;大學全人發展與培養具卓越靈魂的人才的價值卻持續褪色;冷門但攸關國家長治久安之科系漸次沒落;科技壟斷輾壓所有的知識領域與資源分配等等。

以上偏重市場和就業,卻忽略全人與社會整體發展,這些攸關百年樹人、人之所以為人,在高等教育應是必然的常態目標,逐漸被稀釋,乃至消失、淘汰。如此我們不僅要問,高等教育的價值與目標究竟是什麼?更不要說那將是教育整個進一步「物化」、「工具化」謳歌的響起,是一種文明、文化災難的序曲。

人才供應斷鏈是可見危機
二、台灣人才供應鏈的斷流危機!
伴隨著不少大學院校的退場,更普遍但只是尚未檯面化、嚴重惡化的議題是「理工研究所招生的不足」,這其中也包括國立大學的部分研究所。

報載人力銀行發布消息「半導體人才荒,創下7年新高!在在顯示半導體需才孔亟,但外界不知道的是,真正讓大老害怕的還在後頭⋯⋯」

當我們不斷自詡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鎮、許多軟體技術的創造創新基地時,隨著大學院校就讀人口的暴跌與流失,試問在等人才斷流的趨勢下,尤其是根據教育部的數據顯示,大學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畢業生在2017至2020年間,從10.1萬人減少至9.2萬人,比率也從2015年的40幾%降至2020年約32%,如此嚴重的人才斷層問題,應該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人才培育為中興之本
這一問題將在更多大學院校退場後,相信會更加嚴峻,因為產業不是只要頂端的人才,企業不是只有台積電,其實能執行、操作、維修等工作的第一線人才更是缺乏,製造業與營造業等短缺人才已是多年沉痾;然而退場的大學院校,正是可適當滿足此等人力需求的潛在市場所在。所以在台灣不是不需要人,是找不到願意做、能做的人。

有云曰:「人才為中興之本」,大學院校退場的問題不是一個片段、單層次的議題,是攸關百年大計的問題,影響子孫後代,不可不慎!因此大學院校的退場,看似一個勞動權益問題、董事會治理與產權移轉及學生受教權的保障等的議題,但其實背後衍伸的問題極為嚴重多元。

聖經路加福音十二章54-55節:「耶穌又對眾人說:「你們看見西邊起了雲彩,就說:『要下一陣雨』;果然就有。起了南風,就說:『將要燥熱』;也就有了。」如今當一些徵兆已然出現,我們就要查驗分辨,期盼社會各界與政府部門正視之,從長計議,以求台灣百年之福,百姓之安。

相關新聞:少子化後的校園生存戰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