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0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文字不滅,書展不死——AI時代的書展價值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第32屆台北國際書展開幕了⋯⋯問題是,「什麼時代了,還有人看書?」

君不見AI正夯,將來一切都由電腦代勞,誰還跟你「書中自有黃金屋?」古早文盲時代,確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那個時代顯然過去了。讀書就是為了獲得知識,當知識唾手可得,一開口就有AI告訴你答案,何苦讀書?

確實,這幾年是出版業的冰河時期,所有的閱讀都在手機等電子產品進行,書展的盛況早已成為過去;就算勉強生存,出版業也只能跟隨大眾口味,不管影音文字,「你想看什麼,我就給你什麼」,不僅是主流,甚至是唯一的考量!

這樣的情況令有心人士憂心,因為閱讀真正的意義在於「呈現文化」,所謂知識獲得只是附加價值。

人類是有文明的,評價人類價值就在於「文化」!

節期是文化,飲食是文化,穿著是文化,道德是文化,休閒娛樂是文化,居住藝術是文化,城市景觀是文化⋯⋯幾乎任何文明的背後都蘊含著文化。所以我們必須知道,讀書是一種文化。

閱讀引人思考並提升美感經驗
首先,讀書本身是一個思考過程,AI省略了這個過程,所以令人不安。作為促進生活便利的工具,AI無可取代,但是如果沒有搭配閱讀,人類文明將層層剝落,至終,人類文明甚至不如AI機器人。

試想,現在最新的AI軟體是你貼上一張圖片,下個指令請它以此為詩,只需幾秒就生成結果。這怎麼做到的?當然是過去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幾千年來無數人思考、創作的結果,人類本應繼續走在這條路上,讓AI持續為我們服務。

如果,我們停止了閱讀,完全讓AI「代替」我們思考,那麼,我們註定要成為「沒有文化的超級人類」,意思就是我們的能力是祖先遠遠不能及的,但我們的思考卻是短淺沒有深度的,因為我們只是在消費前人的智慧資產而已。

話再說回來,不管AI多高明,它呈現的作品還不是回到「讓我們閱讀並且思考」的軌道嗎?

從這個角度來說,書展當然永遠有其價值。

其次,讀書是一種美感的呈現。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不同性質的書,會有不同性質的設計、編排以及尺寸;而書展其實是另一種「畫展」,每一本書的封面、厚薄、色彩都是藝術,走一趟書展無疑是美感之旅,紙本書籍的氣質與觸感是電子閱讀永遠無法取代的。

包裝一本書送給朋友,跟傳送一個電子檔案,完全是不同層次的感受。

第三,書展是一種文化交流。

書展不僅讓作者跟讀者見面,更是琳瑯滿目的書籍嘉年華會,真該有人仿效動畫《汽車總動員》拍出一部有生命力的《書籍總動員》,讀者將會發現,原來每本書都是「活」的──平時大家天各一方,唯有書展提供「華山論劍」的機會,不同國家的主題特色爭奇鬥豔;尤其在閱讀人口下降的同時,各主辦單位都是絞盡腦汁,創意奔放,卯足全力吸引讀者眼球,怎能錯過機會?

人際與書際的文化交流
其實,書展背後真正的靈魂就是「文字」。

文字只存在書本之中嗎?當然不是!我們每天傳簡訊跟LINE,各種社群媒體的溝通,靠的都是文字。

很多人以為影片不是文字,殊不知,真正高品質的影像都是有劇本的,所有的劇本發想最後都要回歸文字紀錄,即使要搜尋一部影片也要輸入文字,不是嗎?我們對AI下指令,它回應的不也包含文字嗎?

文字不滅,書展不死
身為基督徒,對於文字自當更有所感,因為聖經就是文字紀錄,十誡更被描述為「上帝用指頭寫的⋯⋯」(申命記九章10節)所以基督徒理當比一般人更重視文字工作才對,因為那就是基督信仰的文化傳承。

讀聖經就是思考與內化信仰的過程,是要用心的,而非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否則就算查經高手也只是博學的基督徒,未必有生命。

文字充滿了奧祕,上帝明明「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卻還是使用文字宣布誡命,目的就是讓我們「存記在心,反覆思想」。

基督教出版在書展中也有攤位,百花齊放的場合,神的話怎能缺席?

邀請大家撥空去一趟書展,可以提升文化,淨化心靈,同時別忘了給辛苦有使命的基督徒文字工作者,按一個讚口頭嘉獎、加上購書行動支持喔!

相關新聞:文字出版能在 AI浪潮中衝浪嗎?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