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8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尊重教養權柄,但留心全人發展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近日報載有一對國小兄妹一天學習的日程安排滿檔,以致每天睡眠時間只有6小時。相關新聞引發熱議,教育部長、醫生、大學教授等等也紛紛受訪表示意見。

可以想見,多數回應的意見都是保留的,也就是比較站在提醒、勸勉甚至警戒的態度上,整體來看,是相對理性而善意的,這應也是本事件中一個好現象,不致有一些不理性,甚或導致謾罵、攻訐、脫序等不當情事的出現;當然,這也反映出整個社會的成熟度與自制力。

當今教育朝向差異及個別化發展
當今教育的主流思想雖有許多脈絡,但其中很明顯的一項是愈來愈朝差異化、個別化的方向發展,這當然與整體教育資源的豐富程度有關。

試想在民國四十、五十年代,當時教育經費有限,學生人口因戰後嬰兒潮而處於爆炸階段,一個普通的班級同時有50多位學生,而成為供給端的學校,其教育預算非常有限,即便有理想、有目標,也不易落實,所以時間一久逐漸衍生出好班、壞班、升學班、放牛班的差距,甚至也有滿足不同社經背景家庭、與學習能力差異學生的私立學校。

例如家境好的學生可能就會選擇私立學校,家長期望藉由其較充分的教具、教材及學習時數,以計畫式(programmed)導向的教育設計,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而家境一般的學生則選擇進入公立學校,若能力強、成績優異,就希望藉由分班甄選而加入所謂的好班或資優班。

自由與多元趨勢成為主流價值
這種現象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國家財政相對寬裕,教育經費愈發充足後,教學正常化、多元入學、普設大學、素養的建構、重視就業力及課程綱要的改變等等,才陸陸續續地改變,而上述諸項也成為教育改革的項目與目標。

時至今日,台灣的教育愈來愈走向平民化、自由化及多元化,加上少子化、全球化等社會變遷與趨勢,當然也加上政治因素的影響,台灣的教育仍持續在變革中,但前述平民化、自由化及多元化等趨勢,已深入教育理念與執行的環節中,所以「兒少權益」、「受教權」、「人本觀」等都成為教育領域裡面的主流價值。

然而也在此一架構下,某些特殊的個案卻也容易被忽略與誤解,例如嚴格的、計畫式的、測量導向的、跳級的、多語言的等等學習主張,都比較不容易獲得社會認同;即使有個別差異,或的確有極少數的學習者可以適應與主流作法不一致的環境,卻仍然容易被非議,當然,這種現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國小兄妹的學習安排是否合適?會否違反兒少的發展能力與需要?會否「揠苗助長」、「過猶不及」等?這些問題就自然出現在社群媒體的討論中。不過,基於個別化、差異化等因素,我們要提出兩點思考:

學習安排是否合適?兩點建議籲參酌
一、 應尊重教養權柄:在不違法的前提下,在親權的概念下,父母對子女的保護教養權、懲戒權等應受到尊重,當然,這必然是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我們深信盡職的父母對自己子女發展的需要應會是最了解、也會給予最好的安排,因此每個孩子發展上的差異性與特殊性,要如何安頓,其實父母應是最能夠掌握的,這方面的教養也是應給予尊重的。

從相關報導可以略窺小兄妹的母親是非常重視教育,且有一定的教育理念,因此有關孩子的學習環境等,社會應給予父母必要的尊重與同理。

二、同時留心全人發展:當然,「親職」(parentship)也是需要學習的,每一個成人在子女的發展與學習上,個人的成長經驗畢竟是有限、並非全面的,所以如何給予子女最適合、最先進的教育環境與條件,也是需要持續不斷學習的。

所以,我們也建議小兄妹的父母可以多方參考各界的看法與回應,謙卑地領受,不合適者則改之,合適的則一以貫之,為孩子的發展與成長創造最佳的資源環境與尊重。

聖經箴言二十二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其中「使他走當行的道」,我們相信轉為現代語言就是「全人教育」,是包括信仰、價值觀、人格、情意、品格、體魄及知識、專業、技能等所有面向的學習與發展。而如何給予孩童最適合他們的設計與環境,更是需要父母、師長及學校、社會,共同透過智慧與努力來創造與建構的。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