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從世界閱讀日談閱讀與人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所謂「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又說「開卷有益」等等,無非就是鼓勵人要讀書,因為透過閱讀,是我們取得知識、擴張視野、認識世界的一個捷徑,在知識經濟、知識爆炸的當代,更是每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必要條件。雖古有云:「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以之比喻於現今的情況,或可謂「三日不讀書,孤陋寡聞,敗象不遠矣!」

知識爆炸時代更需要讀書
每年四月23日是大家所熟悉的「世界閱讀日」,其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為慶祝圖書和閱讀的日子,稱為「世界圖書和版權日」(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

台灣各界及相關人士都有舉辦一些紀念活動,例如文化部自2019年開始推動「走讀臺灣」計畫,活動係「藉由實際導覽走踏城市街景、進而拿起書本,了解地方的歷史脈絡,並且開展出對於地方新的認同」。國家圖書館辦理「大家一起『字說自畫』」閱讀心得創作活動,鼓勵兒童、青少年及民眾透過閱讀分享創作心得。此外,由獨立出版聯盟舉辦的「讀字樂園玩書展」,以閱讀的樂園為概念,集結70多家書店、出版社、NGO團體及新銳創作者相關攤位,以複合劇團活動、工作坊及書展攤位等方式,來紀念閱讀日並期待激起民眾的閱讀熱情。

人生與閱讀的關係,其實是密不可分的,而在ESG、SDGS、AI、互聯網、平行宇宙及宅經濟等高唱入雲的今日,「世界閱讀日」所能帶給我們的省思又會是什麼?茲以下述三點分享之:

讀書是深度系統化認知活動
一、「閱讀」是一種具深度、廣度及系統化的認知活動,是現代人必要的素養,也是不可或缺的學習條件。

在短影音發達的今日,加上「零工經濟」(Gig Economy)的日漸興盛、快速「移動」已成常態等,人們的工作與生活越來越片段、越零碎,要有一好整以暇的完整時間,常是可遇而不可求,因此造成了人們的注意力是難以持久定格在一個特定來源;加上媒體訊息的推陳出新,更是讓現代人的閱讀越來越是走馬看花、不求甚解。

所以若說現今是一個「廣泛但膚淺的世代」,反對的人應該不多,因此更反映出「閱讀」的重要性與困難度,因為人們的感官已經被約制成追求新穎變化。所以,推動「閱讀」應成為一種「運動」,進而成為一種「價值」,是十分具有時代意義與功效的,更會是人的心理與行為運作上一個很重要的淨化與操練活動,對人們的健康發展影響深遠。

二、擴張「出版」的意義,視為是一種「文化」的保存與創新活動。

隨著淨零炭排(Net Zero Emissions)與ESG、SDGS等的主流化、時尚化,可預見的是紙本出版等相關產業勢必越發艱難,線上閱讀、電子書、影音閱讀(YT、Podcast、Threads等)的發達,更加深的圖書出版業的生存危機。

其實這方面的論述層出不窮,支持與反對者亦各有堅持與論點,一時難分難解。但不可否認的,紙本的式微會是一個趨勢,因此如何擺脫單純的商業競爭或經營獲利考量,由政府加以重新定位,擴大為是一種「文化」活動,是具有歷史傳承意義的,並且在結合現代文創與餐旅等元素後,讓文字出版、紙本印刷等能得到適切的鼓舞與發展。

其實這也是符合永續發展的目標選擇,並可以在如今電子資訊爆炸但資安問題多多、知識斷層嚴重的世代中,為知識與文化的保存,做出具風險管理意義的多元備份作為。

閱讀有助跨越文化鴻溝
三、讓閱讀成為日常學習活動,進而與生活、人生結合。

當今人際疏離、分歧自主及家庭裂解等現象,隨處可見,並且情況越發普遍與嚴重。「閱讀」是一種具心靈沉澱、自我對話及濬深思考的認知活動,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究其實就是人們互相不理解、無法彼此對話溝通,因為不閱讀,以致無從了解彼此。

無論是跨世代、跨專業、跨文化與國界等,事實上,此類鴻溝都可以在閱讀中找到良方對策,因著閱讀帶來的事先認識,可以避免許多無謂的衝突與糾紛。

閱讀就是學習,而學習必須閱讀,一個能閱讀、喜歡閱讀的人,更會是一個能融入生活百態、參透人生悲歡離合的人,在人生的角色與旅程中將成為一位「智者」、「達觀者」,更是一位能給人祝福的「幫助者」。

閱讀,讓我們與古人神交,也能幫助我們一窺上帝的心意,得著智慧,申命記六章6-9節:「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可見閱讀應是無所不在的,閱讀要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也是一種人生,只要是讀好書、看好書,人生既喜樂,又豐富,大家無妨試試!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